当前位置: 养猪行情 > 养猪行情分析 > 正文

青岛城阳区规范畜牧业发展

来源:未知 2011-03-12 09:15:54| 查看:

2007年以来,城阳区坚持把“五化”工程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城阳区畜牧兽医工作以此为契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畜牧业,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推进措施,努力实现畜牧业向生态环保效益型转变。
一、基本情况
  (一)畜禽养殖情况。全区各类养殖场有1375处,存栏家禽221.4万只(蛋鸡150.14万只、种鸡4.1万只、肉鸡61.3万只),生产粪便生猪 4.8万头,奶牛5370头,羊2350只。水貂、貉、狐狸等毛皮动物养殖场户达524家,存栏14.73万只。
  (二)规模养殖场分布情况。存栏1万只以上规模蛋鸡场71处,占全区养鸡场比例为27.84%,主要分布在上马、河套等街道;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生猪场 155处,占全区生猪场比例为41.78%,主要分布在上马、河套、夏庄等街道;存栏5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5处,占全区养牛场比例为0.07%,主要分布在河套、惜福镇等街道。特种动物养殖主要分布在红岛、河套街道。
二、整治情况
  (一)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近年来,城阳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8万元,养殖户自筹资金252万元,对1处奶牛养殖场、2处生猪养殖场、 16处家禽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成立区、街道两级项目领导协调小组,多次深入养殖场(户)就项目建设改造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养殖场户严格按照青岛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等有关要求,从养殖场建设布局、设施设备、生产管理、防疫措施、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截至目前,20处规模养殖场均已改造完成,以点促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日益明显。
  (二)积极做好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的生态养猪新技术。2009年以来,城阳区组织指导7处规模养猪场进行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改造。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64万元,建成发酵床面积1.14万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5080头,增加养殖效益25万余元,年可处理粪便3000余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三)实施沼气池建设,积极探索“养殖-沼气-作物”循环型农业模式。为了实现生态化、循环性畜牧养殖,2009年以来,城阳区组织指导8处畜禽养殖场实施了畜禽养殖业沼气池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2.5万元,建成沼气池750立方米,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可作为有机肥供农作物使用,为城阳区畜牧业发展开辟新的生产模式。
  (四)实施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发酵池建设。畜禽粪便的乱堆乱放问题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城阳区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发酵池建设,组织指导30个规模养殖场,投资66万余元,建设粪污发酵池2500余立方米。畜禽粪便经过自然发酵,可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大大减轻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五)在主要水源地流域设立禁养区域。对流亭、夏庄、惜福镇街道生活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以及主要水源地、河流沿岸一公里范围内畜禽养殖情况开展了调查;会同流亭、夏庄、惜福镇街道关闭或搬迁养殖场户12家,其中流亭街道2处、夏庄街道6处、惜福镇街道4处。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日益紧张,客观上压缩了畜牧业发展空间。
  二是优质、高效产品较少,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龙头企业少且带动力不强,精深加工能力差,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这主要存在于中小型畜禽养殖场中,畜禽饲养管理标准生产程度低,仅依靠行情或畜禽及其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行投入,以致粗放式管理形成的低质产品居多,缺乏前瞻性及创新理念、品牌意识。
  三是资源消耗型畜禽养殖模式在畜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缓慢。除奶畜反刍动物外,其他猪、家禽都是耗粮型动物,与城阳区农作物粮食生产不相适应,不适合自产自用低成本运作现状,导致成本高、效益低,提升养殖水平的能力差,遏制畜牧业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少,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大多数养殖场不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缺乏封闭式、机械化、智能化管理,停留在建场初期的低下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许多养殖场对粪污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水源地,对居民的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五是人力因素的限制。养殖场畜主和养殖工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技术单一,除靠养殖收入外,难以拓展其他门路,对产业转产和退出养殖有后顾之忧,对提升养殖水平缺乏资金投入,形成稳于现状进退两难的处境。另一方面,养殖业因为不是高利润行业,不能消化过高的人力成本。
四、整治措施
(一)区域划分
   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范围,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合理规划养殖业发展范围,促进畜牧养殖业规范发展。划分三个区域:
   1、禁止养殖区。城镇规划区、文化教育区、医疗卫生区、工业园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2公里范围内;风景名胜规划区周围1公里范围内。该区域禁止发展畜禽养殖业,现有养殖场(户)要逐步关闭、搬迁。
不含环保达标养殖场。
   2、限制养殖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河流两侧各500米范围内;水库、村庄周围500米范围内。该区域禁止新建、扩建,现有养殖场(户)要全部实行生态化养殖,建设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设施。
   3、生态发展区。除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域养殖场(户)要全部实行生态化养殖,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或建设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设施,实现废弃物处理资源化、无害化。
(二)更新养殖观念
   一是要树立工业化管理理念,优化畜牧业生产经营结构,以畜禽品种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
  二是要突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凸显板块经济。充分利用沿海区域水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貂等特种动物养殖,调整优化饲养结构。以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小区等为重点,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貂繁育场建设经验,做好特色畜牧生产小区水貂良种繁育场示范建设,从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转变传统特种动物养殖模式,着力发展特种动物新品种、新技术养殖,提高产业化组织水平。
   三是要加快标准化建设改造,利用生态养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型畜牧业:
   1、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转变养殖方式,发展规模化养殖,实施“退村入园”战略,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建设改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养殖小区集中建设引导农户入驻小区养殖。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农户向优势产业集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大规模、大基地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行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生产,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提高畜牧业发展安全水平。
   2、积极实施生态化养殖。倡导改建猪场实施发酵床生态养殖,加快原有规模猪场标准化、生态化改造,扶持发展发酵床生态养猪场。引导企业采用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沼气工程,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开发新产品,提高废弃物利用率。抓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资源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项目,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同时,积极鼓励创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和发展模式,力争做到减排或零排放,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3、推广秸秆青贮饲料养畜技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饲料、秸杆氨化以及全混合日粮,促进农作物秸杆合理利用,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畜牧业养殖效益。
   四是按照 “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营、民主管理”的方针,加大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和培育力度帮助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的重要组织作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传导实用技术中的摇篮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合作社、专业运销等中介组织,使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全面协调、规范、稳定发展现有畜牧业,鼓励发展高新产业养殖和加工企业。
  五是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要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争创市级、省级畜禽产品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以满足土地消纳能力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以“退户进区”加强环境综合管理为目的,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为出发点,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途径,通过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等措施,发展规模生态养殖,加快建立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机制,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深化有机肥加工利用,改善环境质量;坚持规范发展畜禽养殖和污染治理并重,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畜牧养殖业规范发展。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