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行情 > 养猪行情分析 > 正文

猪周期拉长,今明两年生猪供给还要增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8-05-17 14:25:02| 查看:

  近期猪价格持续下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中下旬至今,我国活猪价格持续下降,当前跌幅已近三成,期间更是曾创下近十年来最大的单周跌幅。作为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我国猪肉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也正因此,猪肉价格不仅关乎百姓的“菜篮子”,养殖户的“钱袋子”,还被看成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一、三大主因造成猪价格低迷
  
  近日,农业农村部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份第3周起,全国猪价格持续下跌,至5月份第1周,全国猪价格已由15.37元/公斤跌至10.59元/公斤,3个月累计跌幅达31.1%。猪肉集贸市场价格春节后才开始下跌,且跌幅相对较小,累计跌21.8%。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处长辛国昌介绍,按当前价格水平测算,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亏损200元左右。从供给方面看,当前生产效率提高,母猪存栏下降,猪肉产量略有增加。从需求方面看,2017年零售市场猪肉消费需求同比下降1%左右。预计今年消费需求有一点萎缩。综合判断,今年市场供需比去年要宽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猪价持续低迷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生猪供给较充裕。东北地区2016年陆续开始的产能扩张,到2017年下半年加速释放。由于养殖户去年四季度补栏和产能扩增,今年生猪供给仍较充裕。此外,由于春节后猪价持续快速下跌,养殖户陆续淘汰母猪也增加了市场供给量。二是主产区大量外调生猪。东北地区猪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本地不能消化的生猪大量外调,冲击了主销区猪价。三是价格差缩小,南北调运受限,屠宰企业多以稳价收购为主。在供应方面,养殖端出栏节奏将会放缓,外调量也将会趋降,但猪肉产品需求一般,屠宰场降价也难以提升消费,整体供需相互制衡,使猪价在底部震荡调整。
 
中国养猪网
  
  二、周期低谷去产能更加不易
  
  生猪市场供需平衡的态势再次被打破,供需关系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生猪养殖全行业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真正打破这轮生猪市场供求平衡的并不是中小养殖户,而是大养殖集团、大资本的强势扩产、入驻和“侵占”。这样一来猪周期低谷的去产能就更加不易了,保守估计这一轮低谷行情或维持两年。
  
  河南永嘉养猪场场长王家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2015年年中的时候,我们是一直盈利的,也就是在今年春节过后才出现价格一路下滑,近两年半的盈利期极大地刺激了养殖户的扩张心理,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供给环境越来越宽松,而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近年来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也打折扣了,所以供给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下行猪周期被延长的概率越来越大,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市场洗牌的时间也长了,可以说此次下行周期仅“逼退”了中小养殖户,也给大养殖户提供了很大的扩产空间,然而大养殖户之间与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同时也出现了分化的行为。
  
  三、应对超长周期,专家提出这些建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室主任梁永红认为,当前生猪市场进入波谷阶段,并且最近两年由于规模企业持续扩增产能,今明两年生猪供给仍将会继续有所增长,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该保持适度规模。
  
  业内专家建议,目前,养殖户处于产业链末端,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猪保险等金融工具来降低亏损,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入股等方式建立养殖业联合会,探索向屠宰加工和销售延伸,分享产业链增值环节收益。此外,当前市场与养殖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所以出现分化也是必然的,想要破解包括“猪周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规模化发展之外,必须健全大数据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预警体系建设系统完善了,生产人员的行为就不会那么盲目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是市场价格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生猪 周期 明两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