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行情 > 养猪行情分析 > 正文

东北地区生猪价格下跌调研及后期走势分析

来源:张娜、刘丑生、赵安平、朱增勇 2018-04-08 08:52:23| 查看:

  东北地区玉米资源丰富,具有生猪养殖发展的先天条件,尤其是最近几年生猪养殖产区逐渐向东北转移,规模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陆续布局东北三省,已经成为华北生猪市场主要来源地区,并且随着产能提升未来调出量将会继续攀升,对于全国猪价格尤其是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将会具有显著影响。春节过后,全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生猪出栏价格快速下跌,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3月6日至9日和3月26日至30日,分别赴辽宁省朝阳市、吉林省洮南县、扶余县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区、望奎县进行调研,走访了当地生猪养殖企业及其合同户、自繁自养养殖户、收购商贩、屠宰加工企业和猪肉集贸市场,深入了解价格下跌情况及原因,并对未来猪价走势做出预判。
 
  作者简介:全国畜牧总站  张娜 刘丑生;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  赵安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朱增勇
  
  1、全国及东北地区猪价格下跌情况
  
  从全国及调研地区来看,猪价格连续快速下跌,东北地区猪价跌幅高于其他地区。据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定点监测,1月第3周起活猪价格持续下跌,至3月第4周,全国活猪价格由15.37元/公斤跌至11.20元/公斤,累计跌幅27.1%,跌幅远大于猪肉价格14.9%的累计跌幅。东北地区和其主要销地-北京的猪价累计跌幅均超过30%,黑龙江平均猪价已经跌至全国最低,辽宁成为第二个猪价跌至10元/公斤以下的主产省,北京平均猪价已经接近10元/公斤,两个半月内跌幅超过或者接近5元/公斤。此外,河北、江苏、河南、山东等主产区和天津、上海等主销区跌幅均超过30%。1月第2周至春节后1周,辽宁地区跌速最快,由主产区向北京、天津等主销区传导,主销区猪价下跌引发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开始补跌。黑龙江作为主要生猪调出省之一,外调至北京市每公斤价差达到1.4元/公斤以上才有利于生猪外调,市场价格下跌时,受其他地区竞争影响,外运不畅,为保障盈利,生猪贩运商会根据销区猪价进一步压低当地收购价,通常导致黑龙江猪价处于全国最低价格水平。

 
全国畜牧总站  张娜 刘丑生;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  赵安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朱增勇
  
  图1: 2017年1月份以来全国、北京及东北地区生猪集贸市场周价格 (元/公斤)
  
  来源:农业农村部

  
  年后东北地区猪肉库存开始持续、快速攀升,冻品库容比居全国首位。东北地区产能的快速增加主要影响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而华中地区供需主要受河南和湖南等主产省影响。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冻品库容比春节后开始快速攀升,已经超过上年12月的水平,特别是3月中下旬,提升了13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在春节降至低点后也开始快速增加,整个3月份增加了15个百分点以上;华中地区当前库容比略低于去年年底水平;华东和西南地区则相对较平稳。

 
全国畜牧总站  张娜 刘丑生;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  赵安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朱增勇
  
  图2 :近期全国主要地区冻品库容比
  
  来源:卓创

  
  生猪产业利润重心转移到屠宰零售端。当前市场猪源供应依旧较多,需求面消化能力有限,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屠宰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获得较高的销售和加工利润。屠宰加工企业在满足鲜销需要后,春节后开始陆续储备冻品,国庆前将会陆续投放市场,低买高卖获得高收益。在供给增加下,黑龙江生猪收购价格3月下旬最低降到8元/公斤,养殖户承受了较大的亏损。
  
  2、猪价格下跌原因分析二、猪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2.1  供给方面
  

  受规模企业生猪产能大规模转移影响,东北地区生猪供给量显著增加。自2016年以来,我国猪价格不断上升,养殖效益持续保持较好水平,环保政策实施引导生猪产能向东北等粮食主产区转移,经过2年调整期,新增产能逐渐释放,供应量由缩减转为增加,201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猪肉产量分别增加0.8%、4.3%和4.9%。在辽宁,生猪产业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7个,涉及资金255.33亿元,目前已经全部或部分投产的项目10个,已完成资金投入82.15亿元,占总量的32.2%。在辽宁朝阳市,温氏以“公司+家庭农场”的方式覆盖朝阳全部5县(市),目前已发展温氏家庭农场达到341个,年出栏商品猪可达68万头,占该市当年出栏量的15%,至2020年,将建设温氏家庭农场1000个,年出栏商品猪达到260~300万头。据辽宁省240个行政村和347个规模场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生猪出栏8.7万头,环比增4.4%,同比增19.5%。2016年以来,黑龙江政府推进“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全省建设规模养殖场437个,其中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153个(556个单元),目前已经入栏生猪71.1万头,其中母猪8.1万头。预计到2018年末,规模猪场可新增出栏生猪160万头。后期东北地区产能释放速度将会加快。
  
  2.2 养殖户方面
  
  储备肉投放导致恐慌心理,节前压栏生猪节后“超大猪”和淘汰母猪加剧供给阶段性过剩局面。节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投放一批中央储备猪肉,投放量达到1.3万吨,低于市场价10~20%,该行为增加了养殖户的恐慌心理,开始集中出栏,猪价格1月中旬即开始下跌,部分节前未及时出栏生猪节后成为“超大猪”,未及时销售养殖户被迫下调猪价。3月份中小规模户开始淘汰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据对望奎生猪经纪人访谈,3月份生猪出栏数量较1月份激增1/3以上,其中130公斤以上大猪仍较多,其中包括淘汰母猪。2017年收购淘汰母猪较少,2018年春节后开始出现淘汰经产母猪甚至后备母猪,由节前20-30头增加到当前的100多头,预计将会持续到五一节。淘汰母猪主要来自中小散户,该经纪人表示2013年曾出现类似情况,而淘汰母猪价格却低于2013年的水平。
  
  2.3 需求方面
  
  节后消费进入传统季节性消费淡季。从家庭消费来看,春节期间是肉类的消费高峰期,春节后居民更倾向于消费蔬菜等清淡的食物;同时,由于杀年猪等传统,自宰自食农户仍储存一定的猪肉,春节后缺少猪肉购买动力。大中专院校在3月第1周才陆续开学,而返乡过年的农民工还在陆续回流,外出消费和集团消费还未开始启动,消费节后明显下滑。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是辽宁生猪主要的销地之一,2月24日~3月2日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495头,同比下降16. 7%,猪肉消费不振。另外,“超大猪”屠宰后,肉膘“过肥”,也影响了猪肉销售价格和数量。
  
  2.4 屠宰销售方面
  

  生猪供给充裕,下游销售不畅,龙头屠宰厂借机压价,加剧了猪价下跌幅度和速度。从生猪产业链来看,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在生猪供应充裕时能够显著操控市场价格,当前生猪市场已经进入卖方市场。在访谈过程中,养殖经纪人不断接收到来自北京屠宰公司下调猪价的信息,在不到一个小时时间,收购价格降幅从每公斤0.4元一直扩大到1元,可以说当前猪价跌幅一部分是由规模屠宰企业来调控。从季节性生产来看,屠宰企业节后逐渐开工,但开工率较低,其生猪收购量有限,市场供大于求,屠宰企业借机压价,加剧了猪价下跌幅度和速度。由于节后消费不旺,北京一家屠宰公司屠宰量由节前7000~8000头/天降至3月中旬的4000~5000头/天,仍处于缓慢恢复期。由于当前活猪价较低,毛白差比较高,收益较好,屠宰场开始增加库存,但增加幅度不大,其每天屠宰量的1/3左右。
  
  2.5 进口方面
  

  进口猪肉价格低,冲击国内市场猪肉价格。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份我国分别进口生猪产品22.94万吨和21.33万吨。其中,进口鲜冷冻猪肉分别为11.14万吨和11.64万吨,同比分别增11.4%和4.1%,创12月和1月猪肉进口新高。在猪价下跌时保持高位进口加剧了国内猪肉供应过剩的局面。
  
  3、猪价格下跌的影响

  
  生猪养殖由局部亏损进入全面亏损。根据调研资料显示,各地猪价格持续下跌,但配合饲料、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快速上涨。2月底3月初外购仔猪养殖户开始亏损,3月中下旬猪价格跌破自繁自养养殖户运营成本,养殖亏损面扩大。目前调研地区散养户养殖成本在每公斤10~11元左右,规模以上养殖户养殖成本在每公斤11~13元。与此相反,玉米价持续上涨,辽宁玉米较春节前上涨100元/吨,同比上涨28.7%。豆粕价格上涨300元/吨。调研期,辽宁省亏损面已经达到50%。
  
  猪价暂时对规模猪场没有明显影响,中小散户开始淘汰母猪。尽管当前猪价快速、大幅下跌导致一部分养殖场户开始出现亏损,但对规模企业生产安排影响不大。温氏、正邦等大集团反映,他们将稳步实施公司的总体布局规划,继续建设种猪场、仔猪繁殖场、饲料场以及育肥场等,不会因猪价波动改变计划。尽管辽宁调研的养殖户表示后期将扩增产能或者保持目前养殖水平,在行业低谷期,将“能挺就挺”,但黑龙江和吉林的养殖户在年后尤其是3月份开始淘汰能繁母猪,以减少亏损。
  
  养殖户对2018年猪价已经产生一定心理预期。受访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对2018年猪价具有一定共识,认为各地区新增产能将会在2018年显现, 2018年将是猪价格的低谷期。由于消费提升,加之去年11月大雪,仔猪死亡率上升,认为到6月份出栏减少,猪价会开始回升,实现盈利。
  
  4、后期市场预测
  
  当前猪价已经到达盈亏平衡点之下,下跌空间不大,但短期内消费难以有效提振,猪价还将会低位震荡,预计4月底、5月初猪价能止跌。一方面供给仍然相对较充裕,另外一方面猪肉消费缺乏实质性提振。尽管中央收储冻猪肉1万吨,但因为数量小,影响不大,后期或将再次启动。猪价格处于低位,但玉米价尤其是豆粕价格,在国内外贸易形势影响下还有进一步上涨可能,会加剧亏损幅度。生猪养殖进入阶段性亏损并且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将会影响二季度补栏积极性,投机性育肥户将会减少,有利于缓解二季度供需局面。我国对美国进口猪肉产品提高25%关税、特别是国内猪价低位都将会显著降低猪肉及猪杂碎进口,但进口下降的市场影响5月份以后才能逐渐显现,猪价将会止跌企稳,预计6月份开始将会有效回升,下半年猪价将会好于上半年,生猪养殖总体将保持微利。
  
  5、对策建议
  
  5.1 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引导
  

  据农业部监测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古、陕西等6个生猪发展潜力地区的新建规模猪场显示,其新猪场2017年出栏551万头,2018年计划出栏2368万头,2020年将达到5900万头,为2017年全国出栏量的8%,平均年增幅323%。当前全国环保禁限养基本接近尾声,老猪场养殖量基本趋于稳定,而需求方面,老百姓肉品消费结构逐渐优化,且猪肉人均消费量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未来猪肉消费需求动力减弱,新建规模猪场的扩张力度和速度将对整个生猪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生猪产业面临区域和结构调整双重考验,产业发展重心由数量增长转向提质增效。完善生猪生产监测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有助于降低盲目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促进生猪生产稳定。
  
  5.2 引导东北地区新增生猪产能
  
  一是要做好东北地区生猪新增发展规划,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扩展。二是要联合多方力量共同解决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防止过度扩展给东北地区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应培育养殖、屠宰和加工一体化龙头企业,推进猪肉产品品牌建设,减少大量生猪南运的运输成本。养殖企业在2018年开始大量释放产能,大量活猪长途南运,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易引发疫病传播,因此,既要打造种养结合的生猪主产区,也要扩大生猪产品加工利润渠道和空间。
  
  5.3 探索、引导农户专业合作组织进入屠宰产业链
  
  自繁自养、育肥场(户)与屠宰产业无直接联系,主要通过经纪人、贩运商与市场联系。搭建合作平台,以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与屠宰企业和猪肉销售建立密切合作,使二者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不仅可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合同销售、纵向一体化和区域化生产等密切协作方式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养殖场户市场话语权、分享生猪养殖的价值增值、提高收入,减轻农业生产、营销中面临的不确定性。
  
  5.4 改善冻猪肉投放机制
  
  冻猪肉收储和投放具有明显影响市场的作用。在国庆和春节前猪肉价格较高时投放市场,会影响市场供需,导致刚刚回升猪价再次下跌。建议改变储备肉投放机制,通过建立公益性的营养项目,向低收入人群、学校投放收储的猪肉产品,以增加对猪肉市场的正向影响力,减弱投放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5.5 建立猪肉进口调控机制
  
  我国猪肉价格竞争力仍然较欧美国家落后,在国内外猪肉产品巨大价差推动下,未来猪肉净进口成为常态,并且还将会保持较高的水平。猪肉一般由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或者贸易公司进口,加工企业储备足够猪肉后,为获得更多利润,会继续打压生猪收购价,导致猪价非理性的快速、深度下跌,因此应该建立猪肉进口预警机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进口贸易商和社会发布预警,合理引导猪肉进口。

   
作者简介:全国畜牧总站  张娜 刘丑生;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  赵安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朱增勇。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