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繁殖猪群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猪场经济

来源:未知 2012-07-06 09:05:49| 查看:

  母猪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高度变异的性状。因此,繁殖猪群的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根据到各地养猪场考察的体会为基础并结合多年的养猪生产管理实践谈点浅见,以飨读者。

  1科学选择种猪,不能一味地追求种猪的健美体型

  作为育种场,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育种方案。再根据育种方案制定适合自己猪群特点的《场内选种规程》,明确自己培育种猪的类型,是作父系,还是作母系。然后根据目标持久系统地进行定向培育,并制定生产指标等级标准,把合乎目标的、等级高的留下作种用,以不断地提高和改良种猪群。考虑到提高猪群繁殖性能水平,在选择繁殖力高的品种或品系作母本的前提下,以下几个性状可供参考:

  (1)以改进生长速度、繁殖力和群体整齐度为重点,兼顾体型外貌,特别是四肢的结实度。

  (2)选择指标为目标体重日龄、背膘厚、胎产活仔和离奶至配种间隔。

  (3)达lOOkg体重日龄l60d、背膘厚♂1.20cm及♀l.30cm、胎产活仔9.5头、离奶至配种间隔25天。

  (4)要求腮小无坠肉,臀部不过度丰满,腹线微弧状而不紧收,体质微疏松而不过分紧凑。体长1lOcm以上、臀宽28cm以上。

  (5)正确处理选种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选种是基础,定向培育是关键。离开了定向培育,选种工作就成了消极地等待上帝的恩赐。这一理论既是对自然和人类实践的客观总结,也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原则。

  2建立合理、健康的猪群胎次结构

  (1)要使胎次分布达到最佳,需要使主动和被动淘汰最佳化。淘汰母猪主要原因有:

  ①繁殖障碍:需要反复配种才能受胎,不发情,未能分娩,窝产仔数少,母性差等等;

  ②运动障碍:躯体结构有问题,肢蹄疾患,骨软骨病,受到伤害;

  ③退行性变:极端体况,疾病,流产,泌乳障碍;

  ④遗传改良速度加快。

  (2)在生产记录中,许多猪场的母猪平均胎次达到6~7胎,老龄母猪经历了多次的繁殖和泌乳后,通常有高的死胎率。因此,母猪在7胎后即便是体况很好,但产活仔数下降了,就考虑该淘汰了。

  (3)严格遵守淘汰标准,实施现场控制与检定,最好是每批断奶母猪检定一次,保持合理、健康的猪群胎次结构。

3摸清后备猪群的病原分布,开展后备猪群的驯化和疾病净化

  (1)首先饲养在专一的后备猪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可用支原净125×10-6/t+金霉素400g/t+阿莫西林250g/t)和多维,连喂两周。最好每月重复用药一次,每次至少7d。

  (2)如果是外引种猪必须根据供种场疫苗注射情况,结合本场实际,实施后备猪群的疫苗免疫注射。

  (3)后备猪群投入配种前应全面逐个抽血检查,摸清后备猪群的病原分布和疫苗免疫效果,确保无特定病原个体。对于外引种猪还需调入哨兵猪(本场老母猪或老公猪)混养,经接触观察四周,无异常,经猪体表消毒后方可转人生产群合群饲养。

  4科学的培育管理后备猪群

  (1)拟订喂料标准,制订限饲优饲日程,日喂料两次。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喂料2.0~2.5kg/d/头。根据不同情况、配种计划增减喂料量。后备母猪在第一个发情期(配种前一月或半个月)开始,要安排优饲催情,日喂料量2.8~3.5kg,

  配种后料量减至1.8~2.2kg。

  (2)后备公猪单栏饲养,圈舍不够时可2~3头一栏,配种前一个月单栏饲养。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头一栏。

  (3)建立后备母猪发情档案。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7.5月龄,体重≥llOkg。公猪初配月龄须达到8.5月龄,体重要达到l30kg以上。

  (4)加强管理,促进发情:对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坚持每日运动l~2h并用公猪试情检查。可采取如下措施(1)调圈;(2)和不同的公猪接触;(3)尽量靠近发情的母猪;(4)进行适当的运动;(5)限饲与优饲。(6)应用激素。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