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养猪政策法规 > 正文

非瘟下的调运政策,是压倒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来源:牧通人才网 2018-11-03 10:23:28| 查看:

  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山西省阳曲县、湖南省沅陵县和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各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
  
  30天时间内,我国新增了32起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尽管多个疫情区生猪调运开始逐步放开,但随着南方三省再次出现疫情,意味着全国生猪跨省调运已经基本不可能。
  
  各地出台的调运政策,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这一系列的政策中,有人说,对中小规模养殖户是一重大打击,对屠企和冷链物流公司,是发展的好机遇。
  
  01、政策推动“调猪”向“调肉”转变
  
  网友提出质疑
  
  10月1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北京天津督导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时强调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控责任,突出落实好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确保疫情处置、监测排查和调运监管等关键防控全面落实。
  
  二要建立京津冀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机制区域内严禁生猪调入和移动,强化信息通报和资源共享,加强措施联动,联合开展查验、流行病学调查、执法检查和防控培训,联合对防控责任落实、应急准确、生猪调运和泔水监管、猪肉市场供给等情况进行督导,督促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三要完善肉品供给体系,推动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切实保障京津冀地区肉品市场供应。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对“调猪”向“调肉”的转变表示出了担心,因为调肉后猪肉的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屠宰场更是拥有了更多可操作空间。
  
  我们这没有疫情,封着不然走猪,有疫情的地方却可以调肉?到头来坑毁了猪农,肥了屠宰场和猪贩子!可恶!
  
  调肉难道就安全吗?不一定吧,不能保证肉不是非瘟肉那有何意义?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非瘟下的调运政策,是压倒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调肉传播非瘟更具有隐蔽性,这是国情别谈什么素质,你懂的!
  
  对于安全性方面其实并不用过度担心。天津市农委畜牧兽医局已经按照要求部署,落实生猪贩运人备案管理,运输车辆加装GPS定位系统。
  
  更多的人还是把目光投向这一政策背后的利益博弈,是否意味着加剧行业变革呢?
  
  02、各方利益的博弈
  
  屠企是最大赢家?
  
  过去,猪价有个博弈的环境和过程。对养猪人来说,诉求很简单,猪价越高越好。而对于屠宰厂来说,是利润越高越好。双方都想赚得更多一些,也就带来了猪价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过去为了解决市场差价,基本要靠生猪调运。
  
  但是想想,如果以后真的改成“调肉”了,那就得先把猪在当地杀了,然后再往外卖。但这时候,肉是不是往外调,卖什么价格?就和养猪人关系不大了,要看屠宰企业之间的默契了。
  
  很多屠宰企业的规模很大,多的甚至拥有几十、上百家。有些颇具而影响力且的大企业老板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在用影响力呼吁禁止小屠宰和小刀手,集中度过高,很容易形成垄断。
  
  如果真的改为“调肉”,供(猪场)需(屠宰厂)双方的博弈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明显有利于屠宰企业。这,未必是个好事。
  
  03、有利防控疫情
  
  “调肉”或成必然趋势
  
  生猪从猪场到屠宰厂,是监管最难的环节之一。猪经纪负责寻找猪源,猪贩子小车拉到大车那里在集中装车,有可能大车要长途调运上千公里。尤其是从散户把猪集中到大车的过程中,那移动的小车就是一个个风险点。
  
  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从而牟利,全国猪价也借此实现平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省际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
  
  按照目前疫情演变形势来看,疫情将很有可能较长时间出现在不同的产销区,为防控疫情,限制活猪调运是必然做出的决策。
  
  业内认为,推进生猪屠宰—冷链发展本就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培育大型屠宰企业,也方便主管部门对猪肉生产进行监管,减少不安全猪肉流入市场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国内生猪产业链升级,带动屠宰产业及冷链产业的发展。
  
  只是,对于散小养殖,以及做散小生意的饲企、兽药企,他们的生存空间又被进一步缩小了。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