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调控后备母猪的体况以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

来源:猪与禽 2018-11-01 15:56:58| 查看:

  后备母猪的培育对繁殖猪群的维护至关重要。在首次妊娠的开始,后备母猪体况的控制或达到目标体重是非常重要的,这经常会在有关如何确保其拥有一个长的且成功的繁殖寿命的建议中进行阐述。有证据表明,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的背膘厚与其终生生产力关系不大。或者,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的体重控制在135 kg~150 kg内已被广泛认为是其生理准备的一个可靠指标,并且是后备母猪群管理方法中的一个有效指标。尽管后备母猪的体蛋白总量或沉积速度与其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最重要的,但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力求更好地理解调控后备母猪体况对其繁殖性能的重要意义。
  
  调控后备母猪的体况以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可以更好地表述为调节后备母猪的体况以获得最高的终生繁殖成绩和经济效益。这两种陈述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陈述更加明确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成本来获得最多的仔猪;而第一种陈述中的“最佳”这一词语具有主观性,并且尚不清楚它是否有经济可持续性的需求。这在某种未知的程度上似乎有一个协定,即后备母猪在其培育过程中进行的“调控”会影响其以提供最多的仔猪数和繁殖周期之前、之间及之后的最少非生产天数表示的终生繁殖性能。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提高产量,接下来就会提出以下问题:是否可以有意地专门调控后备母猪,使得每一窝都有最多的断奶仔猪数以及最低的淘汰率?在完成8个胎次和提供88头断奶仔猪后,母猪群近乎完美的状况将是年更新率为30%。
  
  后备母猪的体况是其机体质量或组成的一种描述或估测。它是各种组织(脂肪、肌肉、牙齿、骨骼和结缔组织、神经)及其内容物(血液、淋巴、食糜、尿液和胃肠道产生的气体)总量的一种观察估测值。实际上,体况与后备母猪的发育有关,通常指脂肪、蛋白质和骨骼的数量。生长速度也经常被加入到对体况的讨论之中。
  
  在考虑青年母猪为获得成功的终生繁殖成绩做好准备时,体况是一个会被使用到的术语。
  
  相对于体况而言,养猪生产者、生产经理、兽医、遗传学家和营养学家使用身体发育的“目标”指标来确保进入繁殖活动的后备母猪在首次配种和怀孕之前得到充分发育。这是为了防止出现配种的后备母猪太少、窝产仔数少、断奶后繁殖性能不一致以及过早从繁殖群中淘汰出。有人认为,目标是保证母猪能够以一个一致或连续的频率大量生产后代。然而,体况只是后备母猪发育的一个方面。其他的发育方面包括后备母猪外部环境的健康和管理。
  
  应用研究试图确定特定猪种理想成熟度(年龄和身体成分的组合)的目标值。在有关猪的研究文献中,人们通常会针对年龄、体重、生长速度和背膘厚提出目标值,偶尔还会对胸最长肌的直径或面积提出目标值。许多目标建议值已经发布在科技期刊、会议录、杂志、公告、公司材料上。Gill(2007)、Johnston和Smits(2007)以及Bortolozzo等(2009)在过去5~7年中撰写了体况目标与繁殖成功之间关系的深入而有见地的综述。
 
中国养猪网
  
  猪的身体组成和组织沉积速度存在着遗传差异。母系猪种(现代后备母猪的先祖)主要进行高窝产仔数(12~13头初生活仔猪)和出色产奶量(2.3 kg/d~2.7 kg/d的窝增重)的选育。这些母猪通常为杂交品种,性情温顺,皮肤白皙,并且拥有包括来自杂交种猪公司和独立种猪生产商纯种品系和杂交品种的各种遗传背景。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对瘦肉猪的需求导致了母系猪种也非常瘦,并且出现食欲不振。意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困境,在过去10年,猪育种工作者利用选育和分子遗传学手段开发出有更高脂肪含量、更大采食量、尽可能少的肌肉重量以及更加健壮的母系母猪。
  
  Johnson等(2008)、Knauer等(2010)和Rozeboom(1999)证实了猪在身体组成(脂肪、瘦肉和骨骼的沉积率以及绝对质量)和繁殖性状上存在基因型差异。独特的体况目标被认为要适合每一种母体基因型,并且大多数种猪供应商会这样建议他们。深入讨论这些差异并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的讨论基于来自有关体况报告的结论,这些研究报告将发育处理组的比较用于基因型中。
  
  Pinilla等(2103)指出,此“新标准”是第一胎和第二胎共产出30头仔猪,一生共产5.2胎,78头仔猪。目标是从29周龄至31周龄培育的后备母猪被选择超过60%,到33周龄培育的后备母猪被选择超过90%。在操作层面上,后备母猪的发育目标很容易进行测定和管理。在过去的五年中,对后备母猪最一致的建议是:
  
  ● 在首次配种之前,相对于发情活动:
  
  ○ 育成期的终生生长速度不低于550 g/d;
  
  ○ 育成期的终生生长速度不超过850 g/d;
  
  ○ 90%的后备母猪在初情期刺激后6周内再次发情;
  
  ○ 记录所有繁殖母猪的发情-不发情-配种情况。
  
  ● 相对于首次配种的时间:
  
  ○ 体重135 kg~170 kg;
  
  ○ 年龄220~270日龄;
  
  ○ 育成期的生长速度不超过850 g/d;
  
  ○ 背膘厚为12 mm~18 mm;
  
  ○ 体况评分3~3.5。
  
  在这篇文章中,关于目标体况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有关调控后备母猪的体况以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考虑。这些目标及其重要性在过去10年中有何变化?它们对最大限度提高母猪终生生产力和尽可能降低后备母猪培育成本变得更有效了?它们的预测功效(可重复有效值)是否有所改善?
  
  后备母猪在首次配种前的体况和发情活动
  
  1991年,Beltranena等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后备母猪终生生长速度与初情期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长速度从0.4 kg/d增加到0.53 kg/d,初情期年龄降低;当生长速度从0.53 kg/d增加到0.6 kg/d时,初情期年龄不受影响;但当生长速度超过0.6 kg/d时,初情期年龄增加。在生长极其缓慢和极其迅速的后备母猪中,它们的初情期均会推迟。Foxcroft等(2005)将生长速度与初情期年龄的这种曲线反应称为与初次发情临界延迟相关的极端生长速度的一种趋势。Rozeboom等(1995)报道,在育成期采用自由采食并在大约120日龄时首次接触成年公猪的后备母猪,其初情期的年龄与体组织沉积的特定速度无关。
  
  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人员对初情期的发生和终生生长速度的认识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Bortolozzo等(2009)指出,育成期有较高终生生长速度(>700 g/d)的后备母猪会有更早的初情期年龄,并且在青春期发情与繁殖之间的不发情的发生率较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非常快的生长速度(接近800 g/d)不会延迟青春期发情的发生。Amaral Filha等(2009)、Kummer等(2009)和Patterson等(2010)支持这一发现。
  
  总的来说,最近的研究一致认为,后备母猪的终生生长速度与其首次发情的年龄之间几乎没有关系。后备母猪的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速度可能受其初情期年龄影响的猜测提高了人们对生长速度和初情期年龄之间关系的兴趣。最近的研究没有推翻早期的研究结果(Beltranena等,1993;Patterson等,2002;Rozeboom等,1995),早期的研究证实了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发生不受特定身体组成或特定的脂肪或蛋白质沉积速度的控制。提高将后备母猪成功引入繁殖群的效率依然还有机会。Gibson和Jackson(2012)报道,大约7.9%的后备母猪从不发情。Spörke(2007)报告说,每1.5头断奶后备母猪会有1头母猪成功繁殖其第一窝。因此,研究并没有表明后备母猪的体况将来会对发情的启动变得更加重要。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后备母猪 繁殖 性能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