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解决母猪年生产力低下问题的研究2

来源: 2016-11-01 11:00:19| 查看:

  2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依据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可以得出要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数和使用年限);提高窝产仔数;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在规模化猪场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
 

 

  2.1保持母猪群合理的年(胎)龄结构
 

  目的是及时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稳产高产状态。同时也使大量母猪在最高生产力3─6胎时,产活仔数达到最大量。母猪每胎的表现对猪群生产力有重要含义,母猪年(胎)龄影响的因素 :
 

  因此,一个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应接近以下母猪循环分配:
 

  从一个基础母猪开始建立到一个稳定的猪群年龄结构的转变或真正地保持一个稳定的胎表象并不容易。但有时也随品种、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条件等有所变化,如品种繁殖能力和哺育能力强、营养状态好、饲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胎龄高的优秀母猪也可多留些。
 

  2.2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管理后备母猪将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降低淘汰率,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潜力,正确的管理方式对母猪第1窝及终生生产性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2.1后备猪的引入
 

  1)隔离
 

  新引进的猪应尽可能地远离猪场区,远离其他猪舍并有独立空间。要有八个星期的隔离期,应每天观察新猪群是否有感染疾病的症状。
 

  2)适应
 

  目的是防止新猪群发生临床上的疾病和老猪群的疾病爆发。目标是控制接触感染的比例和数量。在此期间新进的猪有机会从运输和环境的双重应激中恢复,并在接触有控制的病菌刺激时,建立起完全的免疫能力。
 

  3)免疫
 

  新进的猪防疫程序应和现有猪群一样,所有的青年母猪都注射疫苗;建议所有新猪应和老猪群采纳一致的免疫方案,同时采用适当的药物保健及驱虫(包括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
 

  2.2.2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的基本要求
 

  1)体重和体型
 

  研究表明推迟配种至130kg对第一窝产仔数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以后胎次的产活仔数。
 

  2)配种年龄
 

  初配日龄和产仔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但有充分证据显示210~220d 最好。
 

  3)背膘厚
 

  体况特别是背膘厚是显示初配最合适状态的一个因素。建议应在18~22mm 时配种,最低不低于16mm(3分)。
 

  4)第二次发情周期配种
 

  第一次发情等待 21d 后配种,每胎大约能够增加 2 头仔猪,如果等到第三个发情周期还可以增加每胎仔猪头数,但经济上不一定划算。
 

  2.3后备母猪饲养
 

  催情补饲,在配种前14d 增加能量摄入将潜在地增加排卵量,这是因为兴奋的作用。配种前14d 增加至3.5~3.75 kg/d,配种后立即限制饲喂。妊娠料饲料蛋白要达到16%,并添加L- 肉碱 50mg/kg,甲基吡啶铬200mg/kg,有助于缩短母猪的发情期,提高母猪分娩率和两个繁殖周期的出生活仔数。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母猪 生产力 问题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