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母猪系列障碍症防治中的问题分析

来源:互联网 2015-12-03 16:46:07| 查看:

  近来,以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母猪繁殖障碍症在不少地方呈上升势头,成为一些猪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当前在母猪繁殖障碍症防治中有几个问题,提醒各地注意。
 


 

  免疫程序不健全。母猪患繁殖障碍症的主要原因是病原性因素。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和寄生虫有数十种,虽无必要全部列入免疫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猪场应根据这些病的发病季节、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坚持下去定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预防接种密度低、质量差。给猪只接种疫(菌)苗,是提高其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但有些猪场接种密度很低,漏防甚多,留下隐患。再加上注射部位不准确,疫苗剂量忽多忽少,手术器械、手术部位不消毒,所以出现免疫失败,很难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存在上述问题的单位应重新认识防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在配种前(乙型脑炎疫苗应在3月份蝇、蚊未出现前接种)进行高密度、高质量的预防接种,如此坚持3年~5年,此病是可以控制和消除的。
 

  病原不清滥用药。现在,不少规模猪场兽医人员缺乏,技术素质较差,多无诊断设备,本场到底有什么病弄不清。由于不能对症治疗而乱用、滥用、超剂量用药,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使部分猪只发生药物中毒致死。建议这些猪场一旦发现可疑病猪,应迅速采集病料或将未经治疗的典型病猪送兽医部门进行检验,明确诊断,按规定用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母源抗体监测不力。现在有些猪场之所以不断发生一些传染病,忽视母源抗体监测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干扰抗体滴度,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因此,猪场为防止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定期进行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滴度较低的时期接种疫苗,提高了对疫病的抵抗能力。所以规模猪场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母源抗体监测,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本场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适时进行预防接种。让初生乳猪吃足含有较高浓度母源抗体的初乳,对预防此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母猪的抗病能力。
 

  引种不检疫。引进外血良种,改良本地品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引种时隔离观察检疫是防止将带病种猪引入猪场引发疫病的重要措施。但有些猪场引进种猪时却不重视产地检疫和引进后的隔离观察检疫,直接与原有猪只混群饲养,引起新的疫病发生。因此,各地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病情况,严禁到疫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两周,并应进行相关的试验,临床观察情况正常,接种有关疫(菌)苗后,才可入场饲养。
 

  轻视中草药的防治作用。有些猪场“重西医西药,轻中医中药”,嫌使用中药麻烦。实践证明,中草药在防治猪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且无残留、无抗药性和毒副作用。除坚持春季做好预防接种,常年搞好环境卫生,采取定期消毒,杀灭蚊蝇,防暑降温等综合预防措施外,在7月至9月此病高发季节,用消炎、杀菌、清热、解毒、保胎、健胃中药研成细末,按日粮总量的1%作饲料添加剂,既可抑制和排斥病原体在消化道内的增殖和生存,还能刺激生长。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繁育管理 母猪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