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国养猪网 2013-02-19 16:35:38| 查看:

副标题[/page]

  4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

  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为败血症及小肠结肠炎,急性败血症后存活的猪根据其败血症的部位,可发展为以下临床症状:肺炎、肝炎、小肠结肠炎以及偶见脑膜脑炎。患小肠结肠炎的猪,后期可发展成慢性消耗性疾病,偶尔发展为直肠狭窄。

  最常用的沙门氏菌病诊断方法是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合相应的病变,可作为诊断的基本依据。血清学诊断应用日益增多,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1 败血症性沙门氏菌病

  通常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断奶猪,但也时常见于出栏猪群、未断奶仔猪或肥育猪,其症状为败血症或流产。

  4.1.1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废绝、嗜睡,体温升高至40.5~41.6 ℃,怕冷、扎堆,可能伴有浅湿性咳嗽及轻微呼吸困难、黄疸。发病的最初症状可见猪只不爱活动,此时病猪衰弱、弓背弯腰、行走不稳或蜷缩于猪栏的拐角内,甚至死亡。耳部、鼻端、颈部、四肢末端及腹部发绀,出现弥漫性紫红色。一般不见有腹泻发生,直到发病后三四天才出现水样、浅黄色粪便或稀粪。此病暴发时,死亡率很高;发病率不同,但一般在10%以下。此病的暴发往往与应激因素有关。每次流行时,猪的病程以及每次发病时间及严重程度是无法预测的,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病程会变长。此病可通过摄食污染的粪便和鼻咽分泌物传播,潜伏期为2天至数周。幸存下来的猪可继续带菌,粪便排菌至少达12周。

  4.1.2大体病变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变化,死猪耳、四肢内侧、尾部和腹部皮肤发绀;胃底黏膜充血;脾肿大并伴有轻微肝肿大;胃、肝及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紫红色;肺变硬有弹性,弥漫性充血,常伴有小叶间水肿及出血;黄疸不常出现,一旦出现将非常严重。细微病变是肝上出现粟粒状的白色坏死灶(伤寒结节),这是特征性病变,但不常见。发病几天后仍存活的猪可见浆液性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出现淤点性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肾皮质或心外膜。

  4.1.3诊断

  败血性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因为这些症状与其他病原引起的猪败血症症状(特别是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病症)以及由猪瘟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死亡症状非常相似。肉眼所见的病变,如脾肿大、肝肿大、淋巴结病变、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肝坏死等都是败血性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依据,但这些病变不可能在每个病例中都出现。大多数情况下,确诊需要从感染猪组织中分离出大量的沙门氏菌。鉴别诊断引起特定系统感染的病原,特别是引起败血症、肺炎、肝炎、脑炎和小肠结肠炎的病原。

  4.2 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

  这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多发生于刚断奶到4月龄的幼猪,通常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间或也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发。最主要的症状是下痢,临床症状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4.2.1临床症状 开始时的症状为水样黄色腹泻或排出灰黄、黄绿、灰绿或污黑稀粪,初期无血液或黏液。此病可迅速传播,在几天内可使整栏猪感染发病。第 1 次腹泻持续 3~7 天,但典型的症状是腹泻复发2~3次,病情时轻时重,病程长达几周。粪便中可见散在的少量出血。病猪肛门失禁,行走、吃食或躺卧等随时可出现下痢,尾部及后躯沾污稀粪,个别的病猪出现肺炎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发病后期极度消瘦、衰弱、行走摇晃,衰竭而死。少数未死亡的慢性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4.2.2大体病变

  死于腹泻的猪,主要病变是局灶性或弥散性坏死小肠炎、结肠炎或盲肠炎。病变可见肿胀的螺旋状结肠、盲肠或回肠的红色粗糙黏膜表面上,黏附有灰黄色的细胞残骸及糠麸样坏死物。结肠和盲肠内容物被少量胆汁所染色,混有黑色或沙子样坚硬物质,也可引起融合性结肠溃疡。还有一个较为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盲肠、结肠黏膜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和溃疡,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一层灰黄色、黄绿色、灰绿色、黄褐色、暗灰黄色或污黑色麸皮样固膜,有的固膜似瓜子撒在肠黏膜上。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回盲肠系膜淋巴结严重肿大、湿润。此外,个别猪表现扁桃体坏死、耳尖坏死、肺炎等。

  4.2.3诊断

  对断奶仔猪腹泻的鉴别诊断包括沙门氏菌病、猪痢疾和猪增生性肠炎(PPE)。其他能引起腹泻的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病还有轮状和冠状病毒性肠炎、断奶后大肠杆菌病、鞭虫病和球虫病等,目前沙门氏菌病常与其他病共发。

  根据病猪是否兴奋、排黏液性血样稀便,可区别典型的急性猪痢疾与猪沙门氏菌病,猪沙门氏菌病病猪精神沉郁、排大量黄色稀便。猪增生性肠炎为急性肠出血,或急性、慢性腹泻,带有黏膜增生或坏死。剖检时鉴别此 3 种疾病主要是看其病变分布部位的不同,而不是其特征的不同。

  沙门氏菌病病灶常在结肠,偶尔在小肠,可为局部病灶,并总伴有标志性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猪痢疾的病变是弥漫性的浅在病变,仅发生在大肠,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或轻微肿胀。猪患增生性肠炎时,回肠病变往往大于结肠病变,坏死膜下的黏膜显著增生。鞭毛虫也可引起弥漫性黏膜出血性结肠炎。沙门氏菌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使得此病的诊断无法依赖于病原分离。分离到细菌并具有相应的病变,才能诊断为沙门氏菌病。回肠和回盲肠淋巴结的混合样本应足以诊断出正在发病的或新近康复的病例,其他组织如扁桃体或盲肠壁也常常可分离出病原菌。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