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你犯过同样的错误吗?--解密猪病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来源:互联网 2017-11-29 17:09:19| 查看:

  猪生病了,对于养猪朋友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猪在生长的过程中,都有发生这样那样的疾病,虽然我们常说“防重于治”,但是有时候就是防不胜防啊!猪生病了,就要来治疗治疗方面我们常犯一些错误,看看这些错误你都犯过吗?
 
你犯过同样的错误吗?--解密猪病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错误一:不隔离,就地治疗
  
  在猪场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圈猪,有个别猪身上有记号,那是病猪的标记,或者是标记打过针的猪,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生病的猪大多数会发烧,发烧的猪一般都是传染性疾病,这样的猪如果不隔离治疗,会把病传染给其他猪,无异于把一个危险的传染源放在猪舍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错误二:不量体温
  
  现在很多养猪朋友的猪生病了,都怕麻烦,不愿意去量体温,然后凭感觉去判断体温,这样去咨询别人的话也容易误导别人,就是自己治疗也不好用药;其实猪生病了,还是要花点时间去准确测量一下体温,好大致判断猪病的方向和用药,如果发烧了,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隔离治疗;如果体温正常而且是个别猪有问题,就要考虑非传染性因素,如缺钙、便秘之类的。
  
  错误三:治疗不按疗程
  
  用于治病的药物都需要一定的疗程,治疗时要按照药物规定的疗程实施,如果用药疗程不够,药物就不能维持有效的抗菌浓度和作用时间,在治疗过程中一旦过早停止用药,受到抑制的病原菌就会重新生长繁殖,再次出现症状,造成疾病复发,最终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比如,有的药物说明要用药3-5天,而我们可能就打一针就指望它好了。
  
  错误四:治疗个体,不管大群
  
  特别是在治疗传染性猪病的时候,如果只是对发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而没有对群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猪此起彼伏,这个好了,那个又病了,连绵不断;其实在少数个体发病的时候,可能大群也已经潜伏感染了,只是还没有表现临床症状而已,如果我们在隔离治疗个体的同时,对大群积极投药预防治疗和消毒,就不会发生上面的此起披伏发病的情况了。
  
  错误五:不注重药物质量
  
  市面上的兽药真假难辨,特别是一些低价的兽药,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贪便宜而误了猪病治疗。如果我们用了劣质的兽药,不但延误治疗,可能会把我们引到错误的治疗方向上。这样的药不是便宜,而是最贵的。
  
  错误六:不注重有效剂量
  
  各种药物都有治疗剂量,在治疗时,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实施,严禁任意改变用药剂量。如果用药剂量过大,不仅会造成药物浪费,而且会引起毒副作用,甚至造成猪只死亡;若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能导致病原菌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
  
  错误八:过早、大量使用退热药
  
  养猪朋友在治疗猪病的时候,一般都离不了退热药,而且会大剂量的、连续的使用,有些并没有发烧症状的病猪或者一些体温已经降到正常的猪,还在被使用退热药,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做法,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引起猪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而且过早使用退烧药会掩盖病情,表面上猪体温正常了,但病没有好,猪仍然不会吃食;因为病还没有好,你只是帮它把烧退了,这样病原菌在体内繁殖更快,病更厉害,所以治病要先治本,而不能上去就退烧。
  
  错误七:看到猪腹泻,立即使用止泻药物
  
  某些猪场技术人员和兽医人员,一发现猪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兽药厂家也为了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要,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制剂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一针下去,痢止住了,但猪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有好转,却发现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腹部鼓胀,并出现肠毒血症的表现。
  
  这是由于肠道中病原微生物并未控制住,加之肠道细菌毒素、肠道坏死脱落组织、肠道腐败发酵产物不能排除,同时,这些肠道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又加重腐败异常发酵过程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导致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反而加重病情而导致猪只死亡。
  
  其实,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及其他肠道应急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适应性应急应答反应。对于腹泻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也就是说,对于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胃肠、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较严重的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对肠道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
  
  错误八:看到猪咳嗽,即刻使用止咳药物
  
  对于咳嗽,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的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PRRS)等,有细菌性的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寄生虫性的如肺丝虫、蛔虫等,还有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不除,单纯使用止咳药物,看起来也是一针见效,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黏膜发绀,四肢末梢发紫,呼吸困难,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会使病情变本加厉,更加严重。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这些分泌物随着支气管黏膜纤毛不断向气管、喉头方向摆动,到喉头部位时,喉头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动作。于是把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和细菌、病毒、尘埃颗粒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就咳嗽本身来说,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待咳嗽正确的治疗态度应该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错误九:看到猪呕吐,仅简单的止呕
  
  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有胃溃疡、病毒性疾病、T-2毒素中毒。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无异于隔靴瘙痒,于事无补。
  
  错误十:认为疫苗打的越多越好
  
  有些养殖户认为,疫苗打的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的在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具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结果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疫病变成了传播疾病。
  
  错误十一:消毒的误区
  
  有的养殖户对日常消毒极不重视,认为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或已经消毒,畜禽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或消毒前不对环境进行彻底清除;或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另外,就是长期固定使用单一的消毒剂。
  
  错误十二:驱虫的误区
  
  有的养殖户,只重视肥猪驱虫,而不重视母猪的驱虫。母猪是一个猪场寄生虫的虫者和传播源,重视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在驱虫药的用量上,总认为一次大剂量比小剂量长时间添加要好
  
  错误十三:对针头选择不当
  
  很多猪场在治病的时候,一个型号的针头打遍全场,会造成注射部位起包,药液流出,治疗无效;因为肌肉注射,顾名思义,是指注射液需要打到肌肉层。因为肌肉内富含毛细血管,可以将注射进肌肉中的药液很快吸收。如果针头不能穿透脂肪层,注射液体就会滞留在脂肪中。脂肪中血管很少,药液不能吸收,所以颈部就会出现肿包。而且因为药液没有起作用,所以治疗无效。建议在治疗时,基础公母猪使用16号针头,长度必须在38毫米以上(公猪≤1.5岁,可用16x38毫米金属针头;公猪≥1.5岁,45毫米;后备母猪的标准为35~40毫米;经产母猪至少38毫米)。仔猪≤25千克,一般长度在25毫米以下;育肥猪25~110千克,长度必须在25毫米以上。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误区 错误 常见 猪病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