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陈焕春;全面分析当前猪群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来源: 2016-03-11 15:33:28| 查看:

  1、猪群常见三大系统疫病的临床分类

  疾病要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临床上,猪病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呼吸、消化、繁殖三大系统疾病。三大系统疾病表现形式多样,病原也非常复杂。

  首先来说呼吸系统疾病,其引发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这三大类。对这三类再进行分类,细菌疾病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支气管波氏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寄生虫病主要有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等疾病。从发病情况来看,弓形虫病在个别地方发生;猪附红细胞体在前几年发病比较严重,目前相对减少了。从全国来看,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当然,不同养殖场之间仍存在差异。

  其次是腹泻病。由细菌引起的腹泻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细胞内劳森氏菌病、猪痢疾密螺旋体(血痢)和魏氏梭菌等等,不过从目前的发病情况来看,细菌引起的腹泻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病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目前,发生的腹泻病多是流行性腹泻。由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有隐孢子虫病、猪鞭虫病、球虫病和蛔虫病。临床发病中,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疾病的不可预料性,所以,常规的预防措施是加强消毒,加强产房的温湿度控制,空气的流通,这些方法可以将7日龄内发生腹泻病仔猪的死亡率控制住。虽然加强消毒对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但是目前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对于流行性腹泻,我们从细胞、病原、生物体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生物体上建立细胞的敏感性,然后分离病毒,再将分离到的致病性比较高的病毒在细胞上复制,做成灭活疫苗和攻毒疫苗。从实验效果来看,这种灭活疫苗和攻毒疫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保护率能达到85%—90%,而市场上疫苗的保护率一般在80%。临床上,我们发现,将灭活苗和弱毒苗同时接种,流行性腹泻就能控制住,所以说有的疾病单纯的接种灭活苗或者是弱毒苗都是不理想的。

  第三是繁殖障碍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由病毒病引起,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日本乙型脑炎、圆环病毒和细小病毒病。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较少可以忽略不计。寄生虫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基本上只有猪弓形虫病。所以,对于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就要区分是何种病毒引起的。

  总而言之,每个养殖场不论大小,所出现的疾病都可以归结为呼吸、消化和繁殖障碍性疾病这三大类,诊断时,可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角度进行区分,另外,也需要考虑非传染性因素,如饲料和管理等。

  2、当前猪病流行的现状2.1猪群老病新发,不断出现,危害日趋严重

  疾病就两种情况:一个是老的病原发生新变异,出现新的症状:另一个是新发病原。这两种情况的防治原则是把病原控制做到位。只有把病原的控制做到位,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效果也才能立竿见影。

  老病新发且不断出现的几类疾病:一是猪群腹泻。原发性肠道病原有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脑脊髓炎病毒、诺如病毒。继发性腹泻的病原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Ⅱ型病毒。二是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毒gC、gE等多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免疫原性增强,属强株。三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主要包括Ⅱ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和Ⅶ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些疾病的发生频率比较高,对猪造成的死亡比较大。

  2.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是影响猪场建设的长期隐患

  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以及支原体。这些疾病破坏了淋巴细胞,破坏了免疫系统,形成了免疫抑制。再有一个就是霉变的饲料,发霉的饲料、霉菌毒素也会引起猪免疫抑制,引起腹泻或其他疾病。那么,这些免疫抑制性病原再加上霉菌毒素就使猪群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致发病。

  2.3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

  多病原间的感染包括:一是同种细菌、不同血清型之间感染。像副猪嗜血杆菌的1-型、4型、5型、10型、13型、14型和未定型,链球菌的1型、2型、7型和未定型。二是病原之间感染。像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蓝耳病与圆环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巴氏杆菌。三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比如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或链球菌病混感。

  2.4常在菌、常发病,细菌性疾病在猪群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通常对病毒病很重视,但是对一些细菌性疾病重视的程度不够。对一些细菌性疾病猪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随后发现疾病控制不住,继而又大量使用抗生素,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5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我们国家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过分依赖药物,全程滥用抗生素保健、治疗:分离到的致病菌耐药谱广,形成无药可治的局面。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要求禁止使用抗生素,我国迟早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不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性疾病的控制要从生物防控角度实行早期预防,如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溶菌酶、抗菌肽等生物制剂,最重要的还是要从疫苗预防人手,因此,我们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

  2.6猪群疫病综合防控监测措施不配套,应走绿色、健康、生态养猪之路

  首先,猪场应长期重视病原学工作,分析掌握猪群病原流行动态;其次,猪群应建立重要疫病的流行检测与健康普查机制;第三,猪场应对猪群开展重大疫病净化机制;第四,猪群应合理优化疫苗与保健程序,走少打针,少用药模式;第五,发展循环农业,走全自动化、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

  3、当前猪病的临床表现形式

  3.1产房仔猪发生腹泻,以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3.2怀孕中后期母猪流产,产房仔猪暴发猪伪狂犬病。

  3.3保育猪出现消瘦、咳嗽、喘气、腿肿以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症状。

  3.4常在菌经常发病,呈区域暴发流行。

  在西藏、四川、贵州等地,传染性猪胸膜肺炎的发病很严重。

  4、实验室监测与检测4.1从疾病的发生情况看

  2014年全年接诊的3033家规模猪场的5000多份病料和血样的归类分析来看,腹泻的发病率在28.7%,多系统衰竭的比例在22.3%。呼吸系统疾病占19.4%。繁殖障碍疾病发病率在9.3%,高热性疾病占10.1%。从不同阶段送检猪病归类分析来看,母猪的疾病以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占总疾病数的70.2%,其中处于发病前期的有17.40。发病中期的32.5%.后期的有50.1%:产猪房仔猪的发病以腹泻为主,占整个发病的66%;保育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较多,占35.0%,生产上要多注意蓝耳病的发生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占27%,腹泻占10.2%。其他疾病像脑膜炎占7.0%,败血症占5.8%,高热占14.3%。而育肥猪群呼吸系统疾病占到41.2%,莫名发热占20.1%。

  4.2从病原上看

  实验室检测结果上看:病毒病方面,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的流行依然严重;细菌方面,猪链球菌、副嗜血杆菌为主要细菌性疾病,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对肥猪的威胁有所增加。链球菌占37%,副猪嗜血杆菌占23%。

  4.3从多病原感染模式上看

  统计数据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感染发生的几率较大,然后就是圆环病毒Ⅱ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感染率也非常高,而且四种病原同时感染的发病几率也比较高。

  5、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防控

  5.1猪伪狂犬的病原学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毒为线性双股DNA分子,基因组由独特长段、独特短段及位于独特短段两侧的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构成。目前有8株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在伪狂犬的各个基因中,最重要的是TK基因,它是伪狂犬病毒毒力强弱相关的基因。主要功能是在神经细胞中的增殖并产生感染性粒子。其次就是gG基因,是趋化因子结合蛋白,具有趋化因子抑制作用。然后是gE基因,它是病毒增殖非必需基因,与病毒在神经的传递有关。此外,还有RR基因、gB基因、gC基因、gD基因。

  5.2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学特点

  5.2.1猪感染后6~10天可产生IgM,随即产生IgA、IgGl、IgG2,其中特异性IgM和IgA可持续3个月,说明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中具有黏膜免疫应答。

  5.2.2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猪,都可诱发产生抗体,其中IgGl和IgG2能中和病毒,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作用,但是抗体滴度与临床保护力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的,不能完全保护动物。

  5.2.3伪狂犬病毒自生诱导的体液抗体水平较低,细胞免疫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上占主导地位。

  5.3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都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90—150日龄gE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种猪不育,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从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看,2010~2014年伪狂犬病毒gE阳性率在逐年的升高,2010年猪场送检共有427例,到了2014年猪场送检就达到了1158例,而且gE阳性率大于70%的猪场有284家,gE阳性率在30%—70%的有455家,gE阳性率小于30%的有585家,gE阴性的猪场有2322家。通过分离毒株毒力的实验发现,相比经典伪狂犬毒株,新毒株对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SMX2012分离株可导致50日龄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导致长时间的发热和精神沉郁。

  5.4当前临床防控猪伪狂犬病面临的问题

  5.4.1Bartha-K61疫苗株不能完全保护猪伪狂犬流行野毒的感染与攻毒:

  5.4.2猪伪狂犬病毒一旦感染,将终身带毒:

  5.4.3伪狂犬病毒传播途径多,野毒感染猪只广泛存在;

  5.4.4商品猪群未免疫或免疫抗体滴度不高,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大量繁殖,使种猪、仔猪等易感猪感染。

  5.5防控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思路

  思路一:净化猪群。思路二:将新临床分离株研制成疫苗,防控猪伪狂犬病流行。思路三:用同源性高的地方毒株。思路四:使用灭活疫苗免疫,提高免疫效果。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