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兽药常识 > 正文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及活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

来源: 2016-03-02 17:51:24| 查看:

摘要:病是由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该病每年给业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对该病主要是以防制为主。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对该病的防治将会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及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可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伪狂犬病,临床上以的神经症状、严重的疾病以及发生流产、死产和产仔数下降等症状为特征,耐过猪增重减慢。伪狂犬病是危害我国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主要采用接种疫苗防制该病。

PRV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水痘病毒属的成员,与其同属的还有1型牛疱疹病毒(BHV-1)、马疱疹病毒(EHV)以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SV)。PRV基因组为线性双股DNA,约150 kb,由长独特区(U-L)和短独特区(US)及U S两侧的末端倒转重复(TR)与内部重复(IR)组成,可编码70种~100种蛋白质,成熟的病毒粒子约有50种蛋白。在上述基因产物中,U L区段中的gC、TK及U S区段中的PK、gG、gI、11K和28K为病毒增殖的非必需成分,TK、gC、gI、PK和CP(衣壳蛋白)等与PRV毒力相关。TK基因缺失株的神经毒力明显降低,如果与其它的毒力基因(如gE)联合缺失时,PRV强毒即可变成为一个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株[1]。

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标记疫苗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PRV基因组中插入或缺失一段序列,致使PRV的某些基因不能表达,从而使PRV的毒力减弱,同时又保持其较强的免疫原性。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批准使用的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就是伪狂犬病TK缺失疫苗株BUK-d13,它是以PPV BUK株为起始材料,通过缺失TK基因序列的148 bp而获得[2]。BUK疫苗株是将其亲本病毒通过鸡胚细胞传代800代以上获得的,其US区的gE基因存在缺失。因此,BUK-d13除了TK基因缺失外,还有来自BUK疫苗株的gE缺失。该毒株在细胞培养物上,即使在含有HAT的选择条件下也不能回复为TK+。Kit S等[3] 在PRV BUK-d13株的基础上删除gC基因的1 100 bp片段,构建出了TK-/gE-/gC- 的PRV gC /TK株。

Marchioli C C等[4] 和Van Zijl M等[5] 分别构建了缺失TK和gG基因的PRV疫苗株和缺失TK和gE基因的疫苗株(783株)。Mettenleiter T C等[6]报道,在建立表达PRV gD基因细胞系的基础上,从PRV的BamHI-7片段中缺失了5.1 kb的片段(含有gG、gD、gE、gI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出了PRV的gG-/gD-/gE-/gI-的四基因缺失株PRV 376株。王琴[7] 构建了基于PRV Fa株的TK基因缺失株。

颜其贵等[8] 构建了PRV Fa gI-/gD-?基因缺失株,小鼠试验证实缺失株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周复春[9] 构建了一系列基因缺失株(PRV Ea TK-、TK-/LacZ+、TK-/gG-/LacZ+?等)。

Liu Z等[10] 将LacZ基因表达试剂盒插入到PRV Ea株基因组的gE区,通过蓝斑筛选和纯化,得到了TK-/gE-/LacZ+  PRV。利用LacZ基因处的Eco-RI酶切位点来消化PRV Ea TK-/gE-/LacZ+?基因组DNA,并与质粒pFBBS在PK-15细胞上进行共转染。经过蚀斑纯化得到了TK-/gE-/gD- PRV。通过小鼠试验表明,此TK-/gE-/gD- PRV的毒力明显减弱。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