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其他猪病 > 正文

浅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来源:未知 2014-12-19 16:15:55| 查看:

浅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page]中国养猪网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养猪进程的进行,众多猪场都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一系列并发症为显著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等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还有的则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说法不一,防治措施也各异,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按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却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其实都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作怪。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表现为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这种细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甚至是在健康的猪群中也可以发现。可以说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没有免疫的猪场或特别健康的猪群(如SPF猪)特别容易受到侵袭,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可能尤为严重。

  1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龄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周龄~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发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更高。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

  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健猪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当猪体健康良好、抵抗力强时,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猪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时,病原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常与以下的应激因素有关:

  1.1饲养管理应激

  饲料营养失调、日粮数量不足、缺少饮水或霉菌毒素危害等。

  1.2环境管理应激

  栏舍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重、高温高湿或阴冷潮湿等。

  1.3生产管理应激

  断奶、转群、并栏、频密调栏、不当的阉割注射和引种长途运输等。

  1.4极端气候应激

  天气骤变或过冷过热等。

  1.5疾病因素应激

  各种原发性疾病发生之后,特别是在猪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猪喘气病、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猪场,猪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会更大,也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

  疾病因素应激是继发本病和加剧猪病危害的重要应激因素,因此,强化其他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和减少猪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临床症状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长情况良好,但经过2周~3周后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短促咳(每次2声~3声),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有时突然死亡。偶见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