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畜牧行业展会 > 畜牧展会报道 > 正文

大咖云集,共筑健康猪行业——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暨第十届畜牧兽医学术年会在南京隆重开幕

来源:猪兜网 2018-12-03 13:56:50| 查看:

 

 2018年12月1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猪兜融媒体作为承办媒体的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将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开,这是继2016年和2017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南农中美猪业论坛之后的第三届,论坛继续依托国内外科技资源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和前沿的实用技术推广优势,为大家带来世界养猪行业前沿资讯和先进的科学解决方案,与大家共同分享生猪健康养殖和重大疫病防控的最新研究进展。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吸引了中外卓著的行业专家、学者,国内科研院所教师及研究人员,规模化养猪场养殖人员,服务养猪的企业技术人员和营销服务人员等共约8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猪的疾病防控、行业发展等重大问题。

与会者有序进场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教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兴和人畜共患病卓越研究中心(CEEZAD)主任Dr. Jürgen A.Richt,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学部主任Dr. ChristopherJames Rademacher,美国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首席科学院Dr.Tavis keith Andersen,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Dr. Nicholas Gabler,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董永毅,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姜平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刘红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高峰教授等。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嘉宾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教授在致辞时表示,随着我国猪场规模越来越大,养猪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譬如效率、品种等,尤其是当前非洲猪瘟暴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需要我们尽快找到控制方法。本次会议将带来全球专家在各自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和解决方案,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教授致辞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学部主任Dr. ChristopherJames Rademacher盛赞此次会议举办的巨大意义,将探讨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疾病防控在两国的进展。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学部主任Dr. Christopher James Rademacher致辞

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董永毅致辞时表示,江苏省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养猪大省。2017年生猪出栏量2800万头,猪肉产量300万吨左右,也有着良好的养猪业发展环境,省内生猪养殖企业众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猪规模化产业已经形成,同时养猪业也成为高风险的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董永毅致辞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姜平教授在致辞时坦言,我国猪病防控面临着巨大压力,生猪产业持续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如何应对生猪产业新常态下猪业面临的新问题?相信本次会议内容将给大家指明方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姜平教授致辞

目前距离一个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的问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兴和人畜共患病卓越研究中心(CEEZAD)主任Dr. Jürgen A. Richt在外来新发病的研究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在分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与现场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时,Dr. Jürgen A. Richt表示,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首先是亚单位疫苗,下一步才是弱毒疫苗的。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非洲猪瘟疫苗,目前距离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的问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总是注重疫苗,是不是忘了诊断呢?实际上,准确、敏感的诊断,可以让我们快速应对和反应,是进行鉴别诊断和根除非洲猪瘟的基础。”Dr. Jürgen A. Richt认为。Dr. Jürgen A.Richt最后介绍了一种便携式的PCR检测仪,可在1小时内获得结果。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兴和人畜共患病卓越研究中心(CEEZAD)主任Dr. Jürgen A.Richt分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与现场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防控非洲猪瘟:严查严禁,打好攻坚持久战

杨教授说,非洲猪瘟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场灾难。因为没有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当然国内外科技界、兽医界正在研究疫苗。我国的ASF是国外传进来的,临床症状中,他认为脾脏肿大是临床剖检肉眼可识别的发病特征,且时间越长,脾脏越肿大。现阶段,我国疫情严重,防控形势严峻,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疫情上报的有效机制,发挥社会力量,成立各级非洲猪瘟防控的专业队伍,适度调整封锁和扑杀策略,保障经济补偿足额和到位,并严格监控屠宰场,禁止发病猪、感染猪,禁止污染猪肉及其制品、污染饲料上市流通,全面禁止泔水和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为大家分享:非洲猪瘟的防控与挑战

低流行率猪蓝耳病的检测、监测方法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学部主任Dr. Christopher James Rademacher分享了低流行率猪蓝耳病的检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猪蓝耳病在被净化之前,稳定猪群是当务之急。在低流行率的猪场,到底是因为检测不到猪蓝耳病毒,还是其他的原因?因此,采样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Dr. Christopher James Rademacher提出采取群体样品的方法,即口腔液和处理液(定义是仔猪阉割或断尾时流出的组织液的集合)。其中,处理液还可用于猪圆环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检测。“群体采样的优势是采集了更多的样本,可以帮助猪场管理者尽早了解到病毒的循环情况。”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学部主任Dr. Christopher James Rademacher分享:低流行率猪蓝耳病的检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田克恭: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研究进展

谈到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株的研究进展,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教授分三节进行了阐述。

首先是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致病性研究进展。田克恭指出,不同基因进化树显示,SD株、HN1201株和HB株与Ea株、SA215株、SS株、Becker-USA株及Bartha株在进化树上相差较远,证实以上3种病毒株均为PRV流行株。其中,HN1201株在3个毒株中毒力较强。

不仅如此,与经典PRV毒株相比,PRV流行株的显著区别是可以引起猪只高热。

目前PRV流行株已在国内猪场广泛流行。多项研究证实,PRV流行株的流行毒力增强,而现有疫苗不能对PRV流行株提供充足保护。因此,新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教授分享: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PRV蛋白表达及gB蛋白结构解析后,田克恭谈到了BAC平台的建立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即建立了以PRV为代表的疱疹病毒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操作技术平台,并建立了PRV HN1201株的BAC感染性克隆,构建了一系列基因缺失毒株,为疫苗候选株筛选奠定了基础。

在田克恭看来,灭活疫苗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gB抗体和中和抗体,延迟gE抗体转阳时间。当然,疫苗免疫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定是建立在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之上。

神经疾病也应受到重视,病毒和细菌是主因!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VDL病理学家Dr. Arrida Bailey为大家分享了《猪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Dr. Arrida Bailey由于签证问题未能莅临现场,但是视频传来的报告也让大家收获颇多。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VDL病理学家Dr. Arrida Bailey

“目前对于神经系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神经疾病跟很多器官相关,关节、骨头、爪等,不像肠道、呼吸道疾病那么重要,但是对经济损失很大”,Dr. Arrida Bailey在报告开始讲到。

神经症状一般可以表现精神沉郁、划水、共济失调、震颤等,很多传染病会出现,比如链球菌,病毒性疾病。神经疾病也应该重视起来。病毒和细菌是主要的发病原因,细菌疾病里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是最主要的原因。新生仔猪发生神经疾病的较多,VA、VD摄取不够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时有可能出现神经症状,一些毒素也可以引起神经症状。她在后面具体介绍了萨佩洛病毒(PSV)、非典型猪瘟病毒(APPV)、猪捷申病毒(PTV)猪星状病毒3型(PAstV3)等病毒性疾病猪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两种细菌性疾病,以及营养性的和食盐中毒等非感染性神经疾病。

瞄准本质,才能有效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疫病变异的本质是什么?或者不客气的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防控猪群疫病?美国国家动物疾病中心(USDA-National Animal Disease center)首席研究员Dr.Tavis Keith Anderson在题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DC30的快速全球传播与进化》(Rapid globaldissemination and evolution of NADC30-lik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es)的报告中直言:无论表象如何变化,我们只有找寻事物的本质,找到共同部分,针对本质进行研发和防控,才能真正控制好此种疫病。

比如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我们首先建立一个该病完整的数据库,然后设计一定的算法来定位病毒不同的基因序列,也就是确定病毒模板。然后把流行的那些野毒进行测序,在模板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找到其中最关键的相同致病序列,然后研发出相应的疫苗,才能真的做到防控蓝耳病!

美国国家动物疾病中心(USDA-National Animal Disease center)首席研究员Dr.Tavis Keith Anderson分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DC30的快速全球传播与进化

至微至显,善做善成,优化工艺,健康养猪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为大家分享的报告是《优化生产工艺是保证猪群健康的根本》。闫博士对非洲猪瘟的看法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考验来了。这个考验更多的是在猪场内部当中。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分享报告:优化生产工艺是保证猪群健康的根本

问题:非洲猪瘟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我的猪场是否要加装空气过滤?

实验证明,场间空气传播几乎为0,但是,苍蝇、蚊子、粉尘携带病毒已得到验证。加装空气过滤至少可以除尘、防蚊蝇。

空气过滤装置只是生产工艺很小的一步部分。闫博士提醒大家,仅仅听到某种说法是不够的,没有事实依据,改进生产工艺时,我们要看的是有没有科学依据,还要看经济成本。

群体状况下,流行性疾病分析应该从单独的分析病原、载体、易感动物的简单“三角形”

到分析更重要的致病风险因素。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工艺改进建议:

1.大群集约化的养猪,必须把断奶后猪群与母猪分开;

2. 引进后备猪后留出足够的时间免疫、驯化,使用可靠有效的疫苗;后备隔离检疫舍和培育舍要严格分离;

3. 分娩单元全进全出;

4. 保育育肥一体舍;

5. 设置一个密闭猪舍-连廊,能够有效阻断猫、狗、蚊蝇、鼠等;

6. 饲料采用高温制粒,严控车辆外部、司机界线控制;

7.对猪舍外部环境严要求;

8. 防止冷应激,需要精准规划进风口、风速和总风量;

9. 定期检测用水。

端正去做,才能真的控制猪伪狂犬病!

据金宇集团技术服务专家王凯经理介绍,猪伪狂犬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猪感染后终身带毒。它可造成猪群繁殖障碍、神经症状、呼吸症状、腹泻等。从2011年至今,我国猪伪狂犬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需要广大养猪人注意防控。

在分享中,王凯老师认为合格的猪伪狂犬免疫净化方案是:(1)淘汰有临床表现的母猪——减少传染源,降低病毒载量。(2)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前提,必选要做,也最困难。(3)引入阴性后备猪——必须有后备猪隔离舍。(4)周密的接种方案——既是净化第一步,也是最后一道关卡。(5)检测与监测——前期检测,确定合理的净化方案;之后一年至少三次,结合临床,公猪检测。

总的来说,“只有端正态度,认真去做,去执行,才能真的防控好疫病!”

金宇集团技术服务专家王凯经理分享:当前猪伪狂犬流行态势及防控要点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助力克服抗病育种短板

张勤教授感慨道,“抗病育种非常难做!”随后,他介绍了我国现在种猪方面的基本概况。近几年,我国的生猪存栏数不断下降,出栏数变化不大,出栏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在不断上升。我国现今不存在依赖外国种猪的问题,我们引进种猪是看重猪的健康,但是猪的PSY不一定好。

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我国猪育种现状与展望

 

他隆重介绍了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这是从2009年发布的。这项计划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核心育种群。核心育种群主要由核心育种场构成,计划遴选100个核心育种场,15万头母猪,现今已有96个核心育种场。测定的性能有: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率,平均日增重(30-100kg),饲料转化率(30-100kg),窝产总仔数。至今已收集了大量数据来支持后面的研究。遗传评估主要在三个层次进行:场内、地区、遗传评估中心,鼓励育种场自己定义指标的指数。遗传进展缩短4天,表型下降十多天。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测定的规模小、性状少,留种不合和尚未真正实现联合育种。现在还推出了生猪改良计划2.0,希望能改善现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克服抗病育种的短板。

认真剖析,猪流行性腹泻传播途径需警惕!

传统上认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但实际上是如何呢?粪-口途径真的会传播的这么快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倩教授则认为,PEDV传播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空气传播,需要大家注意。杨倩教授结合文献、案例和模型,对这个空气传播机制进行详细解答,并分享PEDV经鼻腔粘膜入侵感染肠粘膜的机制和研究。

“简单来讲,这个机制主要有四个部分:(1)空气中PEDV可以进入猪的鼻腔,并在鼻腔粘膜上皮细胞中进行低水平复制。(2)鼻腔上皮粘膜下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PEDV,并将病毒传递给T淋巴细胞。(3)携带病毒的T淋巴细胞能够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小肠粘膜。(4)最终携带病毒的T淋巴细胞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将PEDV传递给上皮细胞,导致细胞的病变。”杨倩教授最后总结道。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倩教授分享:PEDV经鼻腔黏膜入侵感染肠黏膜机制的研究

免疫系统消耗大量能量,代谢也会随之变化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营养学副教授Dr.NicholasGabler分享报告:猪病引起的代谢变化(包括蓝耳、猪流行性腹泻、胞内劳森氏菌、支原体及其对生长性能、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Dr.Nicholas Gabler为大家分享了报告《猪病引起的代谢变化(包括蓝耳、猪流行性腹泻、胞内劳森氏菌、支原体及其对生长性能、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他通过过去5年的数据分析和之前的报道,得到病原能够影响猪体内代谢变化的结论。他表示,如果免疫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代谢会随之变化。他为大家分享了几项实验,结果分析具体为:

蓝耳:会导致体重下降,要达到相同的体重要比正常猪多耗费14天,每头猪会损失3-30美元。

胞内劳森氏菌和支原体:跟蓝耳的结果相似,使猪的生长性能下降10%以上,瘦肉脂肪的比例受到7%的影响,同时会使沙门氏菌感染更容易。

猪流感:对猪的前两周日增重影响明显,下降7%,日采食量明显增加(11%),饲料转化率下降14%。后期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会减缓,长期观察不可少。

PEDV:病变在哺乳仔猪上是非常严重的,5天时严重,7天后慢慢恢复正常;长期下去会出现腹泻,脱水;导致日增重降低16%,日采食量增加27%,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PED对不同的时间点影响不同,采样时间点需谨慎。

通过对蓝耳感染不同表型的研究,可以看出,蓝耳能够减少肠道完整性,增加葡萄糖转运,葡萄糖氧化过程不变,上调活性谷氨酰胺,增加骨骼肌蛋白水解,激活蛋白系统,泛素化、蛋白酶解系统会相应上调等。采用改变机体代谢的方式,比如增加VB12,会减少蓝耳对机体的负面影响。

 

参会者认真听课

 

104家调研,探寻猪只盆腔器官脱出原因!

猪只盆腔器官脱出,也就是咱们说的直肠、子宫、阴道等器官脱出的情况,又称为POP(Pelvic Organ Prolapse)。在过去5年中,美国因为POP导致的猪只死亡率在持续增加。更重要的是,POP严重影响动物福利问题,亟需解决 。

美国猪病兽医学会教学部执行主席Dr.ChristopherJames Rademacher在与美国104家猪场合作中,检测了上万个数据,以期探求其中的原因。

在报告中,Dr.Christopher从红色——没有任何影响,黄色——也许有影响,绿色——相关性非常大,这三个标准来评估各类因素可能对POP造成的影响。

虽然报告中确定了某些因素(水质、膘情、饲喂方式等)确实影响较大,某些因素(霉菌毒素、抗生素、营养、遗传等)可能有相关性,某些因素(规模、尾巴长度、饲料颗粒大小等)确实没有任何关联性。但Dr.Christopher表示,当前只是数据收集阶段,我们还没有进行深度探究。他希望数据收集一年后,再进一步验证,然后把结果分享给全球养猪工作者,帮助大家防控好POP。

美国猪病兽医学会教学部执行主席Dr.Christopher James Rademacher分享:脱宫:国家猪肉委员会合作项目的104个猪场的项目进展和下一步措施

支原体病诊断:气管拭子敏感

美国迦太基兽医服务有限公司执业兽医师Dr.Neal Benjamin为大家分享了报告《当支原体入侵猪群会发生什么?》。在这场报告中,Dr.Neal Benjamin为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3500头的支原体阴性猪场,在2016年突然暴发支原体病,美国的治疗不能采用抗生素。他用大量的数据证明PCR检测并不是很完美的诊断方式,但是Elisa方法又很难鉴别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血清学变化,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准确又快速的诊断疾病。对于采样部位,他表示,气管拭子比后拭子更敏感,可以更快的检测出支原体病原,也更加准确。当然,如果猪群中支原体阳性发现越早,治疗花费也越少,造成的损失越少。

美国迦太基兽医服务有限公司执业兽医师Dr.Neal Benjamin分享报告:当支原体入侵猪群会发生什么?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