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理培训 > 人生感悟 > 正文

一个金融活动策划的自白:真诚的“曝光”?

来源:投稿客 2017-08-15 16:15:36| 查看:

  很自豪的说,我以前是搞活动的,是金融行业的活动。
  
  阴差阳错的进入了这个行业,晃晃悠悠几年,忙碌满额的日子,让我感觉很有存在感。
  
  从最前期的销售到核心的策划,从场地筛选到整场活动的主持和把控,从嘉宾的接待到媒体的传播……所有的环节我都亲身体验认真参与过。曾经特别执拗地想把每场活动都做到尽善尽美,即使所有事项都准备妥当,活动前后也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为了避免像打仗一样的慌乱,必须全副武装地像个战斗的勇士,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一个金融活动策划的自白:真诚的“曝光”?  
 
  从频繁出错到游刃有余,一路走来除了一身疲惫还有“残酷扎心”。有时金融活动也像是fashion show一样,容易让人迷失在被包装后的虚荣中。面对可能出现的不怀好意,我们都要“身怀绝技+保持警惕”。大家都说创业苦,我们做活动的也是苦到家了。
  
  合作是两情相悦还是各取所需?
  
  活动离不开赞助和拉赞助。是一次性买卖还是长期性合作要看活动能否带来超值回报。无论是论坛、峰会、沙龙、研讨会还是学术交流会,在乙方,如果不以销售额转化为目的的活动就像是耍流氓。如果运气好遇到土豪便可以被干爹机构包养,不然想从甲方爸爸那里抠点钱出来,还真是个烧脑的活儿。要知道金融机构的市场公关部也是个顶个的人精,跟他们愉快的玩耍也要聪明活络才行。
  
  有一种病态叫做你看新闻报道和微信稿,你就真觉得这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大多数人眼里,广告行业自带神秘的光环,金融行业也是华丽的冒险,贴近工作生活的会展行业最接地气,“活动光芒”也是最触手可及的。展示与宣传只是一种手段,现在传播的载体慢慢变成了直播秀场,更加拉近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出色的演讲者的确能化身成超级演说家,让整场活动都变得“性感”起来,引发思维碰撞,让参与者都拍手称赞,意犹未尽。但“粗制滥造”的活动只是标准化的形式主义,赞助商的广告植入会让人心生厌烦,其意义价值似乎只剩下换名片和拍照发朋友圈。
  
  即便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商业行为,我们总是抱有一丝理想主义情怀在,然而满足细分领域上下游的企业需求不是简单通过几个活动就能做到的。虽然没法当场拍板合作,见面撮合交易总好过纸上谈兵。现在大家看到行业火热,纷纷入局。政府联合高校、协会联合机构,专家联合企业家等等,不去探讨里面的利益机制,线上线下活动构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营销场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将互惠互利演绎的精彩专业,降低了交流的成本。再从我们活动人的视角,每次现场的“直播”也是不容错过:有些人在聚精会神聆听行业大咖学者对政策的解读及市场趋势的预测,有些是来观摩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技术创新,沟通交流学习分享案例经验,还有的像打猎一样寻找合作机会挖掘客户,剩下最无聊的,则只能是来吃点茶歇,呆呆地望着PPT。
  
  而我会像短期灵魂出窍一样,总会有不一样的奇遇和情绪。
  
  A面和B面:麻烦和欲望?
  
  并没有直接跟钱打交道,不存在一夜暴富或身价上亿,也不会夸张到在“名利场”里擦枪走火。平时与金融圈老油条和小鲜肉们接触,也会遇到混乱和诱惑,挣点钱并不轻松。
  
  活动难做,互动游戏中你更要制定游戏规则。北上广各种平台每天发布的活动信息层出不穷,竞争大、压力也大,除了口碑和品牌,协调处理好头疼的关系和麻烦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现场接待嘉宾交换名片,会邂逅“一见钟情”,名片上除了联系方式还有酒店房间号码。要保持微笑淡定自若,学会先“收藏”再分类处理。
  
  无论是什么合作,要么太套路,要么太直接,微信聊着聊着就要约一个,头脑要清醒,精准识别是“潜规则”还是潜在贵人。
  
  答谢宴上觥筹交错,要会说场面话懂得暗示,寻觅下次合作更要察言观色,谁是真心实意谁是假意附和。不但要会开玩笑也要开得起玩笑。
  
  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真事。刚毕业时做运营执行,活动流程要完整,话术要规范,细节要到位,真的很考验人的细致程度和专业程度。做项目销售时,运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日夜颠倒地打电话发邮件只为能出一单业绩。遇到素质差的赞助方不断在会场吹毛求疵,要完美处理还要hold住全场。做策划时绞尽脑汁想文案,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关系去邀请重量级嘉宾,现场还要注意嘉宾机构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问环节要及时化解“捣乱分子”的干扰……礼仪和规范要结合说道与讲究,谈到总结出的心得教训,相信每个会展人都可以分享三天三夜。
  
  探寻转机:改变与坚持
  
  谈到“I have a dream”,曾经很仰慕那些独立策展人,用所谓的艺术理念去策划具有探索性的展览。无奈艺术熏陶和细胞都不给力,带着好奇心与职业迷惘进入了会展行业,伴随着每一次活动的结束,心里除了一丝丝“自我陶醉”的成就感以外,还带有很强烈的自卑与身心疲惫。不是企业高管,不能形容成陷入“职业瓶颈”的困局,而是承揽了苦活累活,不断地重复固有的知见和习惯,没有主动去深入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与变化,侥幸的利用积累的优势却忽略了钻研地去进行自我升级。每项坚持在深夜静下来便会觉得是在死撑,忙碌热闹的场合也治愈不了强烈的抵触与厌烦。持续的高度紧张和压力让我倍感焦虑,被动无奈的重复让我体会到不安与危机感,心里复杂纠结的声音不断在响彻,找不到解决方案。即便有贵人给机会去甲方做BD,但自己不懂业务不懂产品也只能手握着所谓的人脉干着急。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去寻觅其他机会,想走出这个困境。
  
  “我们服务的是官学商三界最顶尖的金融专家和高管,撰写的研究报告和白皮书都是拿给监管层和政府做参考的,要具有国际化金融视野的高度,讨论的议题也要具有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规划的,我一看你写的议程和刚才提到的那些级别的人,已经大概清楚你的情况了。”
  
  那天我经历了长达2个小时的面试,应聘的是某政府研究机构的活动总负责人。我战战兢兢地听面试官把话说完,本来盘算着再多给她看几个我做过的活动方案,更全面的叙述下我的经验和优势,她又犀利地说了一句:“还有一点我比较担心的,你给我的感觉你有很强烈的乙方的心态,你的姿态太低了。我们做活动不需要拉赞助,也不是为了传播,是平等的,不需要去求人家。”
  
  我一肚子苦水,我们以前做活动肯定是要为了赚钱啊,客户至上,服务第一啊。平衡好“思想性”“精神性”哪有那么简单。她叹了口气,大概是觉得角色互换能够理解吧,最后勉强笑笑说:现在能懂金融,会做活动和媒体传播的人也很难找,不过我挺纠结的,你不是很match,我再考虑下你回去等消息吧。”
  
  我微信里存着各家的金融机构市场PR的名片,我能把很多演讲嘉宾的履历倒背如流,我能立马说出市场上几个明星论坛活动,我东拼西凑地找找资料就可以憋出一个活动方案……我以为我对这个行业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我的努力都没有聚焦在活动质量上,我也跟着行业一起开始自我膨胀。我的成长也都只是表面性的。这个看上去像“打击”的面试点醒了我,让我明白我的浮躁和自以为是需要一些沉淀。
  
  周国平有过一句话,人的一生中应当有意识地变换环境。我们都时常想要找一个出口,改变境遇提升自己。励志鸡汤文总是鼓励我们要勇敢跳出舒适区,但“冲破囹圄”其最根本的还是对自己的审视与思考。过往最常写的主题就是“创新、跨界、共赢”,但却我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满足感中,就仿佛自己是站在演讲台上的大咖,努力地制造着high点高潮,讨得欢喜与共鸣,把每个话题堆砌罗列,忽略了内在的联系与差异的剖析。害怕脱离轨道有时是个烂借口,反思过后需要重新把握自己的节奏,收起傲慢与偏见,整合互补,主动出击,才能构筑新的自我实现。
  
  最后,还想跟坚持在活动战线的伙伴们说:
  
  感谢这几年你们给予我的帮助。“活动+”也是一个趋势,把活动衍生的服务变得立体化才是关键。市场出现新面孔很快,无论是做“全”还是做“专”,希望你们尽力把有无意义转化为有意义。
  
  希望你们能专注在“活动体验的设计”。除了盈利,也让活动把参与者与演讲者连接起来,实现价值参与与内容创造。
  
  希望你们能推陈出新,使劲“折腾”出更多价值,让活动“诱”而不“腻”。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活动策划 自白 金融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