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理培训 > 名人访谈 > 正文

刘志恒:坎坷中成就科学人生

来源:中国养猪网 2012-11-22 11:36:03| 查看:

刘志恒:坎坷中成就科学人生[/page]中国养猪网讯:

  

 

  一位德国哲学家说过:“如果艰难的经历没有摧毁我们,它就反而让我们更坚强。”这是一位“老外”对微生物学家刘志恒人生与科研的评价。

  出生于1940年,上世纪60年代正式投身科学,刘志恒——这位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前半生在战乱与政治动荡中,艰难地走过;也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的求学与科研经历,无端地受到“非科学因素”的干扰。

  然而,在一些人被“命运”拖垮了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在逆境中顽强地坚守下来,并变得更加坚强。刘志恒就是其中的一位。一位国际同行在听闻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后,竖起了大拇指:“刘,你是位了不起的人。”

  童年记忆:战争与饥饿

  说起儿时经历,“逃难”二字,最为印象深刻。“先是抗日战争,紧接着是解放战争,儿时留下最深的记忆,就是大人带着我随时往外跑。”

  刘志恒出生于一个河南农村家庭,父亲是一个勤劳农夫、尽责的父亲,不仅田种得好,还会养蜂,刘家在当时的河南农村算得上是殷实人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在战争时代,挨饿也是少不了的”。

  战乱与饥饿是刘志恒对自己童年的概括。刘志恒家中兄弟姐妹四人,刘志恒最年幼。在正式上学前,他曾跟随兄姐去当地小学校,那时刘志恒的家乡还在国民党统治下,他记得去学校的那天,学校正给学生发放做童子军军服用的“布料”。

  说是布料,其实就是装美国救助粮食的“洋面口袋”,学生将这种口袋带回家,先要染成绿色,再做成童子军军服。

  1947年,到了刘志恒正式上学的时候,他的家乡已经解放了。战争结束后,善于操持的父母很快让家中兴旺起来,“从解放前夕,到土改前,我的家中不再缺少食物”。

  然而动荡却依然没有终止,上到小学四年级,刘志恒的家中又出变故。“那天和平常一样放学回家,门上被贴上了封条,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搬了出来,牲口也给牵走了。”土改正在深入,刘家被划成了地主。

  “东西分了就分了,生活还在继续,我也照旧去上学。”到了刘志恒小学毕业,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西华县第一中学。

  出身不好的优等生

  初中生活对刘志恒来说,相当顺利。到了升高中的时候,作为三好学生,他获得了许昌地区专员公署颁发的免试升学证书,可以在几个县范围内任意挑选学校。刘志恒选择了离家90里的周口一中。那是1956年。不久,刘志恒尝到了政治的味道。1957年,高一放暑假回家,一个多月后,再回到学校读高二的时候。校园已经变了“模样”。

  由于刘志恒“揭发”右派不积极,自己也开始受到政治审查。刘家的成分曾经几次改划,当过中农、地主、富农,因此刘志恒的档案中,留有不同的填写。原先没有人在意,而此时,却成了“隐瞒成分”的大问题。几经波折后,成分问题算是说清楚了,学生干部却不可能再当下去了。

  1958年11月,北方地区已经入冬,从小生长在大平原的刘志恒和他的同学一起,在“三面红旗”的号召下,第一次来到山区参加“大炼钢铁”。在刺骨的河水中“淘铁砂”。

  带着“夹着尾巴做人”的告诫,再加上对“三面红旗”的诸多“不理解”,刘志恒干得多、说得少。

  没想到的是,干活积极,表态不积极,也是一条政治缺点。高考前,在政治审查时,刘志恒被认为有三大问题:没有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同情右派;对“三面红旗”认识模糊。

  刘志恒听到这个消息,当即绝望了,对向他透露消息的同学说:“既然这样,我还是放弃高考吧。”

  同学将这一情况向校方反映后,学校再次对刘志恒的政治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在这三个问题后面,又加上了一句:经过教育思想有所提高。这才有了考学的机会。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