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氏等大佬纷纷发力生鲜门店 此举能否摆脱“猪周期”?

来源:猪OK 2017-11-22 10:54:05| 查看:

  大家都知道,温氏是行业内的大佬,但“猪周期”、“鸡周期”常常成为影响温氏股份业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努力往下游拓展,试图通过连锁生鲜门店、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等服务直达消费者,成效如何有待观察。
 
温氏等大佬纷纷发力生鲜门店 此举能否摆脱“猪周期”?
 
  1 有强项也有软肋
 
  家大业大也难免有忧心的事,比如号称“创业板市值第一”的温氏股份。虽然其盈利就能超过A股许多小公司的市值,但公司软肋也制约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10月29日,温氏股份(300498.SZ)发布2017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40亿元,同比下滑7%,扣非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滑40%。从前三季度看,业绩亦不容乐观,营收392亿元,同比下滑10%,扣非后的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4%。
 
  温氏股份业绩为什么出现下滑?有什么举措来应对?就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向温氏股份发去了采访函,但并未收到回复。
 
  而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温氏股份虽然上游养殖板块有非常强的力量,但仍然受猪价格周期影响,为摆脱这一情况,现在开始向消费者端靠近,准备在全国开门店,发力零售业,但目前品牌力很弱,消费者认可度低。如果想做好品牌,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温氏公司业务也在做调整,将发展生鲜门店作为近期重要工作。温氏公司的生鲜门店主要在深圳,已开门营业约50家,目前盈利情况不错,主要还在试验“公司+店主”模式能否成功。据公开消息,温氏将稳步推进生鲜项目,初步计划在深圳拓展到300家左右。
 
  2 难逃“猪周期
 
  温氏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89%。
 
  温氏股份2016年的利润让业界大惊,不过该年度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仅11亿元左右,不足全年净利润的十分之一,与前三季度动辄30多亿元的营业利润相去甚远。温氏股份年报中如此解释:当年因为生猪出栏率增加,猪的价格下降较快,导致营收和利润降低。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生猪出栏量增多,市场需求放缓,导致猪价格相对偏低,影响养殖企业利润。而大型养殖企业在2016年扩大规模释放出来的产能将在2018年集中体现,有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届时很多企业将面临亏损状态。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猪价格正在下行,‘猪周期’给上游养殖企业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步减弱。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之前扩大规模产能,有一部分在2016年末得到释放。”
 
  温氏股份公开表示,公司每年生猪出栏量将稳步保持约15%的增长,2018年增量可能略多。到2019年,计划生猪出栏3000万头。据记者了解,温氏股份养猪数量占全国出栏量目标是占比达10%,目前仅2%多一点。
 
  因此,对温氏股份而言,“猪周期”等外在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非常大。
 
  3 发力生鲜门店
 
  为了缓解外在因素的影响,温氏股份决定发展生鲜门店。2017年年初,公司宣布“温氏生鲜加盟计划”,开始发力布设生鲜线下门店,加快进军连锁零售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年初,温氏已开始在深圳等一线城市布设“温氏生鲜”门店,从最初的8家拓展到2016年底的四五十家,再到2017年开始在华南区域全面招商,温氏股份对生鲜超市运作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温氏股份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正在加快生鲜网点在珠三角地区的布局,先珠三角、后广东、再全国,年内实现开业约200家生鲜门店;同时探索配套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物流配送体系和流通分销管理系统。
 
  温氏股份表示,希望通过打通产业链下游提高猪肉附加值,平抑价格波动对公司收入的影响。
 
  朱丹蓬对此认为,温氏股份的强项在上游,此前基本没有下游业务,消费者认知度不够。品牌能力不强,因此收入高的看不上它,收入低的买不起。再加上过门店成本高,许多服装类高毛利的门店纷纷关门。温氏股份的选择能否助其摆脱“猪周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尚需观察才能有答案。
 
  而就在11月8日,京东宣布未来3年(2018-2020年)将扩大从美国采购生鲜农产品规模,金额或将达20亿美元。京东生鲜先后与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商和猪肉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签署价值1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与美国蒙大拿州家畜饲养者协会及克罗斯福尔牧场签订价值2亿美元的牛肉产品采购协议。
 
  按照上月底京东在美国纽约与双汇公司、史密斯菲尔德三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京东生鲜成为史密斯菲尔德生肉类产品在中国的线上唯一销售渠道,双方将共同打造10余款以骨类、副产品为主的专属京东生鲜的独家产品,主打小包装冻品。这些产品既是史密斯菲尔德产出量较高的单品,也是比较匹配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
 
  从最近大佬们都开始进军生鲜行业,大家能感觉到什么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受市场控制了,开始尝试自产自销的路子,是精肉沉底还是寻求突破?大家对于行业大佬们的这个举动怎么看?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