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养猪户为何还在亏钱?

来源:央视网 2014-08-10 16:53:03| 查看:

中国养猪网讯:

  七八月份一向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但今年猪肉价格不降反升,七月中旬以来,很多地方的猪肉价格上涨都超过了5%,达到了年内新高,但是养猪仍然不挣钱,为什么养猪总是会成为赔钱的买卖呢?
 

  补贴政策、技术扶植,如何能够让猪农养猪获得真正的实惠?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猪肉价格上涨,为啥养猪仍然不挣钱?养猪户如何才能赚到钱?
 

  刘戈:根据猪粮比来看 这两年养猪户大多在赔钱
 

  其实大家养猪挣钱不挣钱有一个衡量的指标,就是猪粮比。也就是说,猪肉的价格和玉米的价格,因为玉米是养猪主要的饲料,所以它们俩的价格比就出来一个猪粮比。现在我们有一个6:1这样的国家调控的一个参考的数值。也就是说,当猪粮比大于6:1的时候,说明养猪是挣钱的,小于6:1的时候,说明养猪有可能是赔钱的,所以把这个当成一个政策调整的界限。
 

  我这有一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在2012和2013年,猪粮比是低于大部分的月份,是低于6这样的一个警戒线的,那么2010年也有一部分是低于这个警戒线的,那么只有在2011年的时候,猪肉价格暴涨,那么它高出了盈亏平衡线,所以我们看这个图就能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两年养猪,的确是赔钱的人多。
 

  马宇:我们在养猪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补贴或者是调节
 

  这里面还有一个是生产数目和售价,归根到底是体现在这,但是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国家的养猪很大一块是有养猪补贴。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2007年以后,针对养猪的市场波动比较大,或者说养猪亏本,实际上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最近几年,我们在养猪的各个环节,包括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补贴或者是调节。比如说从母猪角度,比如说母猪存栏的时候,有时会给你50块钱或者100块钱一头猪的补贴。还有,对产业化养殖,我们国家原来养猪基本上是散养,这些年我们鼓励规模化养殖,国家在产业化养殖方面采取了一些专门的政策。比如在2014年,农业部专门有一个中央财政资金12.8亿去补贴产业化养殖,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就给提供这样的一个补贴资金。还有猪圈的建设,在有的省,新建猪舍1平米可以补贴40块钱,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在养猪的生产环节给你提供补贴。
 

  刘戈:国家出台的政策是好政策 但并没有熨平猪肉的价格周期
 

  这几年,包括有的时候是以国务院,有的时候是几个部委联合出了好几个文件,就是说怎样去熨平这个猪周期,然后让猪肉的价格能够相对平稳。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猪肉的价格,包括猪粮比都是非常平稳的,就是2007年那次蓝耳病以后,价格开始剧烈的波动。这样的一些波动,我们本来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它熨平,但是这些好的。看似鼓励的政策,它在执行当中很难说能很好的执行下去。
 

  从补贴的效果来看,的确猪的数量在补贴落实下去以后,数量就上来了,但是上来多少?这个市场对于政策的判断最后一定会有一个放大效果。也就是说,当国家鼓励多养猪的时候,那么很多人觉得这里面有各种好的国家政策,而且还有补贴,那么很多的资本最后都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那么进入的结果,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规模化的养殖是越来越高,从2000年的30%增长到去年的80%(50头以上算规模化)。那么我们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是它没有起到熨平这个周期的作用,就是说对于政府的补贴政策,市场上最后的反应你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总是当补贴进去以后,数量有大量增长,大量增长以后,那么猪肉价格迅速下跌,迅速下跌以后很多人就会杀猪,这样就会退出这个行业。
 

  马宇:这几年猪周期起伏波动较大 让大部分养猪户受到了伤害
 

  还是一个是怎么样考虑政府的调节政策,或者补贴政策跟市场规律吻合的问题。就是说猪周期实际上这几年起伏波动比较大,这里面会让很多的生产者,甚至是大部分的生产者受到伤害,就是大多数人养猪不赚钱。有一个问题,可能我们在政策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就是说我们的政策设计点应该着力在什么地方,还有一个是怎么样按照市场规律来设计。比如我们这几年规模化养殖水平是提高了,我也问过山东的有关部门,山东安丘市的有关领导也给我提供了一些信息,说现在他们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基本上达到了80%以上,也就是说按照50头存栏的标准。
 

  我又问了一个数据,就是说企业化养殖水平和散户养,因为现在企业化养殖的水平和散户规模化水平的衡量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又提供了一个数据,在这里面公司化养殖水平在35%左右,跟我们说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就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散户养殖,只不过他养殖的规模比较大一点而已。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养殖的生产方式和有关的补贴政策可能会产生出另外的一种市场供需的关系。
 

  比如说企业化养殖,比如说建猪舍,租了地,雇了多少人,这个投入是固定的,你很难完全说今年养明年大量减少,比如说今年出栏是1000万头,明年我看市场不行,就减到500万头,这样不行,因为你前面的投入很大。但是对散户来说,他就很容易去调节。比如说这次有农业补贴政策,这次建猪舍你补贴我1平米40块钱,建沼气池1立方米补贴我150块钱,我马上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做了,但做完以后一个周期。因为出栏就是半年,一年,我之后发现补贴政策没有了,那我可能就退出不养了,散户就能转的非常快,那可能就会对我们的供需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马宇:经常用短期的政策杠杆去调节 会打乱猪周期
 

  我们在谈农业补贴的时候,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实际上内在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这里面有一些你要考虑政策效应,但政策效应我们要做的事依据的基础就是改革方向,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规律,一个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我们的这种作用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发挥作用,所以这里面一定要考虑我们短期的政策效应和长期的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有关养猪政策补贴,有一些是对建立一个稳固长期的市场供需关系非常有利的。比如说对养猪的这种保险补贴,还有一个良种繁育的补贴。
 

  再有,包括环境污染的问题,病死猪的处理问题,这样它有一个长期效应,不是说跟供需没有关系,这个政策一定会对畜牧业,对养猪是有效应的。所有的养猪户知道,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补偿,会有怎样的政策支持,这是基本的一些点。另外,还有调节供需关系的一些短期的政策效应,要特别注意这样的政策。假如我们要经常用短期的政策杠杆去调节的话,就可能会打乱猪周期,但是我们要建立一种长期的,比如说保险,比如说环境保护,比如说良种培育,它对市场是一个稳定预期,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有稳定预期,他就能知道怎么样去投入,这个市场就应该整体来说是比较平稳的。
 

  刘戈:执行政策时要考虑各地差异 否则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
 

  政策制定的时候设计的很好,但在执行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个地方的差异。比如说像猪粮比,黑龙江这些年是7:1,7.3:1,四川是5.5:1,那么这时就要考虑各个地方在执行的时候,你的智慧。因为从国家来讲,给你一个大概6:1的参考值,那你在执行当中就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计算出来你的猪粮比的平衡点,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你想通过补贴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你落实的时候不考虑本地的情况,在执行当中非常的粗放,那么最后政策的执行效果一定会被打折扣。
 

  马宇:必须建立完善信息系统 从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和不同地区的生产结构,和我们的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对有一些城市,可能有的消费城市,他不是生产城市,他的猪肉不管是不是从外地调入,他在做米袋子工程或者菜篮子的工程时,会这方面采取一些特别的政策。但对于一个生产大省,比如说养猪大省,或者种植业大省,这个时候主要是从生产角度去提供一些政策。实际上国家更多考虑一种总体的国家层面的,但是不同的地区,要根据你是消费城市,还是生产地区,从不同的政策着力点去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政府信息系统的建立,因为无论你这个政策是什么样的政策,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着力,信息是基础。你一定要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去说应该怎么样去做。我们现在可能对养猪的生产或者需求,确实对这个信息的把握上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有些时候,既不能对政府的决策提供这个依据,也不能对生产者提供这种咨询,或者提供警示。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