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猪场应当跟上社会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来源: 2016-10-26 14:51:34| 查看: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几十年来养猪的现状吧。
 

 

  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养猪业在机械化的道路上跚跚前行,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起色。一些大型超大型的养猪场,也只不过是散养的本质上多养一些罢了。如果非要说创新,那么最大的创新也就是从中国人传统的给猪喂熟食再回到喂生料就是了。从大多数人喂稀料到大多数人喂半湿料,干料。如此而己。由于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突破,规模效益更无从谈起。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里。大规模的养殖场举步维艰,以至于南方一个蛮声国内的现代化养猪场的场长不无感叹的说,我们只有从种猪上下功夫而不会在育肥猪上去与散养的农民争市场。当然,他们在优选育种上对国内养猪业的贡献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外来优良品种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
 

  养猪一直是农民传统的养家糊口的行档,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二零零六年以前它更象是农村中家境不怎样好的人才养它的。苦,脏,累总是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然而也正是这么一个苦脏累的行档,也往往由于出栏量大于市场的需求而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市场价格低于其价值的情况。出现所谓的价格周期性。盈亏轮回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规律。
 

  养猪成为国人关注的瞧点,成为投资者注目的行业。那还得从07年的天价猪说起。正是由于养猪者难免的苦脏累加上当年城镇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很多强劳动力进城了。劳动力的转移也让相当一部份本来养猪的人也弃猪从工或从商了,这种釜底抽薪再加上06跨07年历史上南方罕见的倒春寒雪上加霜。07跨08年度的天价猪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然后,我们再来约略回眸一下07年以来养猪行业的状况吧。
 

  人们对养猪人的看法来了个翻天覆地似乎还嫌不够,在南方在广东,以前人们互相之间介绍一说是养猪的就往往会被鄙视的目光刺痛。这会说是养猪的往往又被认为是大老板有钱之人。由于报纸等媒介的大量报导,08年春两个月大的仔猪都得近千元/只,不是大老板有钱人谁玩得起养猪呀?
 

  这下子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养猪业行业象烧开的水沸腾了!大量热钱的涌入,投资的投机的,借机圈地的。。。。动用专机运进种猪的。。。。说千帆竞渡也好,说百花齐放也好,说莨秀不分也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热闹非常”!
 

  不可忽视的是,这个时候很多本来己经离开猪圈的有生力量或者说本来生长在农村的有生力量也稍无声息的返回故土重操或开始了养猪生涯。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少人?恐怕没有人能统计得出来。如果说那些大场子有统计那么这一部分增加的产能又有多少呢?
 

  随着“万国猪”的引进,“万国猪病”也成为中国养猪界的“中国特色”。各种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猪疾病也四面烽火,狼烟四起!兽医专家们束手无策。混感成了热词。当时指责农户散养把关不严的所谓“砖家”在后来的事实证明下终于哑口无言集体失语了。曾几何时,无论大场还是小户谈“高热”而色变,说“高致病蓝耳”而惊魂。

 

  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兽药市场空前!一向以粗放粗养抵抗力特强生命力超强的生猪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了。猪,越来越难养了。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我们究竟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手执着行业政策指导权的官员们真正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只不过药商们却在大赚特赚盆满钵满。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生猪疾疫问题有效解决了吗?能绿色地解决吗?
 

  自07年起,我们感觉到国家调控生猪市场的大手在动作。业界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同在,有人支持补贴扶持养猪人,有人支张应该交给市场去对养猪人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熙熙攘攘里我们看到的是生猪养殖补贴从雷声大雨点小到没有雷声下大雨,而且是从普降变成局部大雨了。从11年广东省生猪养殖补贴扶持的普惠政策变作只扶持规模场可以略见一斑。
 

  集约化大规模场养殖生猪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象美国这样的国家的养殖模式。但是我们不应忘记,美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我们的二十倍还多!从土地的乘载能力,到资源的充份利用,我们都论证过了吗?
 

  还有就是我们农村养猪人的出路,我们是不是都应该给予考虑呢?如果拔苗助长地发展规模养猪,对规模场的锦上添花实质上就是对小户的落井加石。后果会如何呢?在论坛里我们经常能体会到小户爱猪如子,白天黑夜里的侍候惟恐不周。我真的是感慨万千。一二只小猪仔的价值在他们看来是那样的重要,而在有官方资金补贴的场子看来那又算得了什么。有人说,骑自行车的再怎么努力也跑不过驾宝马车的,所以公平的竞赛规则很重要!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有可能筛选出真正优秀的行业人才和优秀的企业,也才会造就社会的和谐。
 

  在人为地追求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过程中,厚彼薄此。让农民养猪人在天灾面前再加上人祸,情何以堪?尤其是从国外引种引回来的猪病在农民个体养猪者那里造成的损失也由于他们的孤立无援而独扛,这对疫病的防制显然是不利的;在追求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路上,农民还要流多少血泪呢?
 

  (一)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控制
 

  (1)自动供料(2)自动管理(3)数据自动传输(4)自动报警(5)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施
 

  (二)生产效率高
 

  (1)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高。
 

  (2)管理人员的工作很轻松:管理人员平均每天进场时间不超过1小时,进场的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配种、转群、观察、处理等必须由人来完成的操作,减少任何猪的接触时间。
 

  (3)母猪的繁殖生产效率高:通过运用HHIS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可以使群体获得优秀的繁殖生产成绩。在采用26-28天断奶的生产模式下,使用该系统的母猪场内平均年产胎次可以增加到2.40胎/年,平均胎产活仔猪数可以达到12.32头,母猪的平均年产断奶仔猪数(母猪年生产力)可以达到26.83头,全群平均返情率仅为7.40%,母猪利用年限平均提高1.5年。即对母猪实施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母猪群体的繁殖生产效率。使用母猪自动饲喂系统后,我国母猪生产力在最优化的情况下可从现在的16头提高到26头。以商品猪场为例,我国一个万头猪场的基础母猪数大约为650头,使用自动母猪饲喂系统以后,只需养400头母猪就能满足年产万头商品猪的生产目标,即母猪存栏数可减少41%。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全群爆发疾病的风险,当然也因减少存栏数而节约了饲养成本。
 

  (4)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率高:通过高度的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群养母猪的个体化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养猪生产造成的影响,使得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饲养过程充分考虑了动物福利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猪性化”
 

  (1)扩大了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按照动物福利的要求,全面放弃定位栏,采用大群养殖的模式,让母猪随意运动,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扩大到2.5-3.0㎡/头。
 

  (2)自由分群,随意组合,个性化采食时间:通过自动饲喂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在大群饲养条件下的个体精确控制。群体内的母猪可以自由分群,随意组合,并且自由选择采食时间。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猪场 步伐 竞争力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