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建设 > 正文

规模化猪场猪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来源:未知 2013-06-26 14:14:55| 查看:

  中国养猪网讯:

  养猪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特征的疾病,其中有些是最重要的疾病,也有作为继发性感染的疾病,还有在霉菌毒素的压力下发生的异常疾病。

  有些疾病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如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而某些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或重要性不同,如大肠杆菌可以引起哺乳仔猪的黄痢、白痢,也可引起断奶仔猪的腹泻,在母猪大肠杆菌可引起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毒可引起母猪的流产,也可引起仔猪的腹泻、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症状。

  【哺乳仔猪阶段】

  主要的疾病有仔猪红痢、黄、白痢、轮状病毒性腹泻、仔猪球虫病等。红痢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本病死亡率相当高。直接原因是魏氏梭菌的感染,间接原因是环境卫生、消毒不彻底等,也与环境温度低有关。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发生于产后的第3至第7天,直接原因是大肠杆菌感染,间接原因是环境温度低、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或采食量低导致的泌乳量减少。仔猪的腹泻与其初生重量也有直接的关系。有时新的铸铁地板带有很多毛刺,可损伤关节皮肤,使关节炎的发病率提高。

  管理要点

  母猪管理:母猪进产房前,产房的地面、猪栏一定要彻底消毒,干燥至少一周才能进猪。母猪一定要全身清洁并消毒,特别是阴部和乳房。产房的温度要适宜,夏季产房温度高,将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导致产奶量降低。冬天如果仔猪保温区的温度低,可降低仔猪的抵抗力,使腹泻的发病率显著提高。

  仔猪管理: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即产后6小时内吃上足够的初乳,可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五号病等其它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尾、剪牙器械应消毒,减少通过伤口感染的机会,操作完后最好注射一针抗生素,可以防止链球菌等的感染。

  药物预防: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将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泌乳量,提高哺乳仔猪的采食量,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如果后期的呼吸道病严重,则可在开口料中添加支原净 150ppm+硫酸粘杆菌素100ppm,连用2周。4-5日龄仔猪灌服百球清等抗球虫药,可以预防因为球虫感染造成的腹泻。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