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来源:互联网 2016-09-23 15:50:23| 查看: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侵入或消毒不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目前几乎所有的规模猪场都存在本病,由于本病致病病原的种类繁多,加上抗生素和化学药的滥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使本病呈现出多发且难以治愈的现象。本病的发病率高达20-50%,多发于发情(或配种)后14~20d、分娩前2~3周的妊娠母猪和分娩5d后的哺乳母猪,近来也有不少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能发生此病。通常患病母猪繁殖能力下降,产仔间隔延长,同时伴有产后不吃、奶水不足等症状,导致仔猪生长速度慢,甚至腹泻;另外还会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或者发情虽正常,但受孕困难,屡配不孕,流产而淘汰等,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盈利能力。
 

  1、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三大类型,其中以慢性子宫内膜炎多见。
 

  1.1 急性子宫内膜炎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升高,鼻盘干燥,不时见拱背努责,频频排尿,阴门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污秽有腥臭味分泌物,有的夹有胎衣碎片,卧下时更明显,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不愿给仔猪哺乳。
 

  1.2 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而来。较为多见,病猪有轻度全身反应,症状明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鼻镜干燥,尿少赤黄。主要在种母猪尾根、阴门周围有恶臭味的黏稠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痂,颜色为淡灰色、白色、黄色、暗灰色等,站立时不见黏液流出,卧地时流量较多,种母猪逐渐消瘦。哺乳母猪拒绝给仔猪哺乳;或泌乳量减少、无乳;或乳汁质量差,致使哺乳仔猪拉稀,发育不良;或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或产仔少,产死胎;有的患病猪进行性消瘦,继发感染败血症者可能以死亡终结。
 

  (1)慢性卡他子宫内膜炎母猪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有时略有升高。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发情周期不正常,有时虽正常但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液略有浑浊,似淘米水或清鼻液。(2)慢性卡他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母猪有轻度的全身反应,逐渐消瘦;发情周期不正常,从阴门流出灰色或黄褐色稀薄脓液,其尾根、阴门、飞节上粘有阴道排出物并形成干痂。(3)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从阴门常排出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卧下时较多,呈灰色黄褐色、灰白色不等,阴门周围皮肤及尾根上黏附有脓性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痂,冲洗子宫时,回流液浑浊,像稀面糊状,有时是黄色脓液。1.3 隐性子宫内膜炎病猪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时好时差,发情周期不正常且无规律,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出略浑浊似清鼻液的液体。
 

  根据子宫内膜炎的症状确定治疗对象。
 

  2、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
 

  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饲养管理不当、消毒不严、死胎或胎衣不下等,其中细菌感染被认为是本病最为常见和最为重要因素。根据研究发现,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有很多种(表1),其中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是感染比例相对较高的四种病原菌。此外,在感染的母猪中,又以单一病原菌感染多余混合感染。
 

  4、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对母猪子宫内膜炎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全方位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病率。猪场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母猪进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在用药物的同时,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注意栏舍环境卫生,注意通风,防止潮湿,避免积粪积尿,病菌可经产道进入而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另外,虽然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分离到的细菌种类和比例也有差异,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因此在母猪产后或治疗子宫内膜炎时要选对药物进行适时保健和消炎。以上均能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病原菌 耐药性 内膜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