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猪周期下的养殖业洗牌?风险与机遇并存......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8-08-01 11:44:49| 查看:

 
  所谓猪周期,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本轮猪周期因猪价上涨下跌的时间以及价格波动的程度均超过以往,又被称为“超强猪周期”。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期猪价有所回暖,但目前仍处于下跌周期中,猪价格依然低于养殖成本,许多中小养殖户或将面临亏损。与此同时,行业亏损将成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逆势扩产的机会。风险与机遇并存,这就是猪周期带给养殖业的启示。
 
目前仍处于下跌周期中,生猪价格依然低于养殖成本,许多中小养殖户或将面临亏损。与此同时,行业亏损将成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逆势扩产的机会。风险与机遇并存,这就是猪周期带给养殖业的启示。
  
  1
  
  超强猪周期
  
  猪价格波动既有季节性,又有周期性。猪肉消费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我国猪价格在一年中会出现季节性变化,呈“两头高、中间低”的价格走势。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本轮猪周期始于2014年4月,猪价的爆发式增长则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到2016年高点时,生猪收购价高达每斤10元到11元,一头猪盈利近千元。此后至2017年中,猪肉价格虽有小幅下跌,但依旧处于高位。2018年春节过后,猪价格断崖式下跌。直至今年4、5月,全行业生猪收购价跌破成本价,到达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农产品周期性波动是必然的,这是由农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的,大部分农产品是季节性收获,所以波动比较平缓。但目前猪肉呈现的状况是异常波动,这中间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提供的材料显示,从2014年4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至2016年5月达到最高点,上涨期长达25个月,超过此前三轮猪周期的上涨期至少3个月;2016年5月开始的下降期,至今已经超过25个月。而按照此前几轮猪周期的规律,下降期会比上涨期普遍多3个月以上,这意味着本轮猪周期时间或将超过50个月,所以又被称为“超强猪周期”。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猪价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的出现,背后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这一轮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量仅占全部出栏量的10.6%,2013年占比为40.8%,2016年占比攀升至44.9%,仍然不过半。而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非常高,2009年美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出栏占比就高达96.8%。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主,尽管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但中小养殖户仍占据较大比重。“中小规模养殖生产成本高、专用性资产投入小,对猪价较为敏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周振说。
  
  与此同时,为履行对股东、股民的承诺,猪肉养殖上市公司通常会急于扩产、做大规模,从而形成恶性竞争。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一位人士说,“猪肉行业在国内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主管部门无法直接干涉,因此行业内的大型企业经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而疯狂扩充产能。”这显然也是导致猪价异常波动的原因之一。
  
  2
  
  出局与扩张
  
  按照市场常理,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波动互为影响,但在社会各界似乎已经习惯了猪肉价格起起伏伏之时,猪周期仍然让行业苦恼。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活猪价格持续下降,降幅高达32%,直至5月中上旬才算真正全面止跌上行。在经历了2016年的暴涨之后,今年这一轮的价格下跌让行业倍感煎熬。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盈利都是下降或处于亏损。其中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5亿元~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52%~53.04%。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00万元~8500万元。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亿元~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8.22%~158.78%。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000万元~1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13%~86.66%。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000万元~53000万元。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778.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63%。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450万元~385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4.37%~160.68%。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4.31万元~1926.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80%。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2亿元~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5.40%~176.07%。
  
  相对于大型养殖企业的窘境,中小养殖户正在经历生存考验。河南省正阳县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猪价格大幅下跌,4月份开始跌破成本价,猪价格最低时跌至4.5元/斤,目前每头猪赔300元左右;该养殖场在2016年高峰期养殖规模达到1200多头,目前已经减产超过一半,且能繁母猪的淘汰率比正常上升了30%。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能繁母猪的整体存栏量没有实质性减少来判断,生猪产量在未来一年不会有大范围的减少,2018年可能不会是这一轮猪肉价格下行的终点,2019年猪肉价格或继续探底。
  
  3
  
  猪周期怎么破
  
  猪肉价格周期性的暴涨暴跌不仅让行业为之苦恼,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据《财经国家周刊》调研了解,由于猪肉行业是国内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想要破解猪周期,一方面需要顺应市场规律,顺势而为;另一方面需要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并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破局“猪周期”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施策,社会共治,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破解猪周期,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市场的作用,先要了解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回顾过去多年我国猪周期可以发现,虽然历次周期中掺杂了气候、疫情、政策变化等各种不同的外在干扰因素,但猪肉市场仍然保持了其自有规律,即三至四年一个周期,上涨周期略短,下降周期略长,这是由全国范围生猪养殖产业结构以及市场供求现状决定的。
  
  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就是要尊重市场的调节机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认为,价格作为市场信号,是最好的预警。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下调,会看到管理不善、经营能力较低、资金实力较差的一些中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政府部门要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对正常市场波动的容忍度。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对于猪肉价格的异常和剧烈的波动也要防范。以政策性引导代替显性直接干预,实际上是政府的“治本”手段。
  
  应对猪周期,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猪价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既要考虑养殖户的利益,也要照顾消费者的利益,两者不可偏废,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应对机制,减少剧烈波动对生产、流通、消费的不利影响。
  
  加速产业升级
  
  “小生产”和“大市场”是生猪行业的真实写照和主要矛盾,也是形成国内猪周期的主要原因。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中小养殖户进入的门槛比较低,生产有一定盲目性,加之无法充分利用、准确判断市场信息,一旦生猪行情合适,便一哄而上、跟风扩张,一旦无利可图,常常又恐慌性退出,造成猪肉产量大起大落。
  
  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深入推进生猪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上下功夫。治标的同时也要治本。除了在猪肉价格剧烈波动时采取短期的应对机制外,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长远的机制建设上平抑猪肉价格波动,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
  
  推动规模化养殖是生猪行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为中等规模养殖主体创造良好的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环境,助推中小规模占主导的生产结构向大规模占主导的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要创新规模化发展形式,推进“公司+农户”合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养殖主体签订生猪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规模化养殖。此外,还要鼓励促进中小规模养殖主体开展合作、联合,组建养殖合作社、联合社,形成规模化养殖主体,通过做好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加快养殖规模化进程。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人士表示,防病防疫从而防止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叠加、加强环保监管、优化水网水系规划、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以及促进猪肉品牌化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可成为政府的发力之处。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猪肉质量、提高猪肉生产效率,比一味扩张产能更为重要。未来将要进一步引导养殖企业加快品种改良,不断提升肉类品质,更好满足居民对绿色、有机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要创新猪肉流通方式,充分依托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模式,加强猪肉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挖掘数据力量
  
  猪周期频繁爆发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我国养殖行业依旧以小农户为主,规模较小,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户的判断是盲目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从市场中获得的信息,总有一定滞后效应,而且信息量巨大,应该选取哪些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也是个难题。如何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破解猪周期的另一个关键之处。
  
  我国数据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表示,国家的相关数据基础较差,由于我国数据信息事业起步晚,数据历史、准确度、包含度都有欠缺;此前数据处理的方法也欠合理;缺乏信息预警的专业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多个部门都在加强这一工作。以商务部为例,通过加强猪肉市场监测,商务部及时掌握猪肉批发、零售等环节交易量、交易额、价格等信息,并构建了生猪全产业链大数据模型,运用统计模型、关联分析、专家评估等手段,加强猪肉市场预测预警。未来,构建指标更为全面的监测体系是提高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有关生猪养殖和猪肉价格的监测信息并不完整,应构建一套包括供给端、需求端和进出口市场的指标体系。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人士表示,未来加强市场信息发布的工作方向,也要充分尊重市场的力量,每一种信号都是有价值的,政府要做的是去规范这种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让其真实地反映市场。
  
  亟需社会共治
  
  互联网发展到如今,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乡镇,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地方数据进行整合并不难。目前很多主要生猪产区依旧是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需要建立国家级平台,让供销商、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共通。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有效、权威、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整体性的顶层设计,这是指导农业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也表示,破局猪周期问题需要社会共治,一起发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提倡社会共治,明确社会主体责任,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市场调控决策机制;协会应该增强自身在行业内的权威性,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协会对行业的指导作用;生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企业应该保持理智,不要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强,急功近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危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当前的消费者教育必须加强,从合理适度消费、怎么保证食品安全、怎样营养并存、精准营养等方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实际落地;另外,猪肉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媒体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媒体对事实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反映行业的真实情况。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