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饲料 > 饲料资讯 > 饲料企业 > 正文

傲农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印遇龙:生态养殖第一人 把“猪”育出国际范!

来源:傲龙集团 2017-08-11 09:30:17| 查看: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傲农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以第一完成人排名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傲农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印遇龙:生态养殖第一人 把“猪”育出国际范

 
  一间实验室、一个养猪圈,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来说,一切都将刷新,因为他有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养猪专业户”。印遇龙说:“中国生猪产业每年有1.7万亿的产值,养猪一样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如今,在印遇龙的引领下,我国生猪的生长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为中国生猪产业和粮食战略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养猪科学还征服了世界,他带领团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18篇,被Nature(自然)等国际著名杂志他引5748次,入选汤森路透2014年和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引文桂冠奖,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
  
  扎根一线,开始一场与猪的较量
  
  走进印遇龙位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办公室,这里没有想象的宽大,装修简单,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资料与书籍。
  
  1978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印遇龙就在这里开始与生猪养殖结缘,而这一跨越就近40年。印遇龙曾先后在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学习和工作。1997年,他获得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博士学位。
  
  印遇龙留洋归来,带回的除了国际视野,还有自费购买的价值1万多美元的化学试剂和手术器械。然而,回国后等待他的“养猪”工作,仍然是非常艰难的一段路。
  
  猪笼子自己做,猪崽子自己抓,印遇龙从养猪、称猪到打点猪饲料,全部亲自做。几万公斤的饲料、猪粪猪尿靠印遇龙与团队一起托运收集。研究猪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印遇龙和团队一天到晚都要守着猪取样,每天房子里都会传来猪撕心裂肺的嚎叫声夹杂着工作人员来回追赶的脚步声。“跟猪做手术也非常难,一开始我们还不会使用麻醉剂,全程需要三四个人压住它,给它插管子,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被猪咬伤过,做完手术还需要护理它们。”
  
  动物科研与植物科研相比,成本更高,实验条件更加苛刻。要采集猪的血液也十分困难,“猪会乱动,插管子会乱咬,连续给猪取血,导致它攻击性很强”。印遇龙说,血液除了定性还要定量,实验需要知道猪一天流了多少血,这对于它们来说每一次的采样都不容易。
  
  然而,对于印遇龙和他的团队来说,煎熬绝不仅仅在手术台上,每次采集到的猪粪要弄干,为了不干扰周围群众的生活,他们就把猪粪放在办公室里,关着窗子烘干,一日三餐都叫别人送饭进来。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印遇龙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率先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这些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饲料数据库,在行业内广泛应用。
  
  一生奋斗,围绕猪做好三件事
  
  近40年的科学生涯工作中,印遇龙围绕“如何养好一头猪”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如何让生猪健康生长,并且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如何让猪肉好吃又营养,三是如何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印遇龙做的这三件事,正是一位科学家对生猪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发展的艰难推进,影响着我国产值万亿的生猪业良性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的52%。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生猪生产效率仍处较低水平,而且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让老百姓吃到好吃又健康的猪肉?印遇龙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他解决了畜禽养殖中滥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截至目前,印遇龙及其团队研发的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生产技术已在全国100多家大型企业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最近,印遇龙开始研究中药饲料喂养法,“中草药既可以当作猪饲料,又可无需抗生素治疗猪的疾病,这样猪肉品质就能得到最大改善。”他向记者介绍,他正吸取传统放牧过程中采食药用植物的经验,使用茶叶喂猪。
  
  如何解决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及粮食战略安全三者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管好猪屁股,印遇龙带领团队从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做起。“一个简单的道理: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用得就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这是缓解粮食战略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
  
  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他号召养殖户因地制宜用生猪粪便做有机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印遇龙和团队建立了猪氮/氨基酸评价方法体系。美国营养学会(ASN)会刊对此高度评价: 印遇龙团队提供的氮代谢与调控新技术和新发现,解决了国际猪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这一研究成果也确立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国际知名动物营养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地位。
  
  一份坚守,推动我国生猪养殖科研后备人才发展
  
  在生活中印遇龙是个率性的人,饭可以随便吃点,穿着打扮也很随意,但对“猪们”,他却照料得十分细心。走进印遇龙的养殖科研大楼,一间间四十来平米的房子里,一只只大小等一的白嫩小猪被安置在一个个格子之中。当印遇龙走过去,小猪们翘起身子、拢过鼻头,十分亲昵地靠近他。“现在天气太热,猪都不生长了。”他希望以后能有条件给小猪们装上空调,用现代化手段让它们过得更舒服。
  
  随着印遇龙身上担负的重任越来越多,他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宝贵,他认为办事效率最重要,所以只要是与生猪养殖无关的会议,他就不想去占用时间。但有时凌晨三点,他会因为想到研究方法打电话给同事探讨而激动得睡不着觉。
  
  即便很忙碌,但为了对科研进行推广、为了培养下一代的科研人才,在一些大型科技类或创新类活动的场合,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印遇龙的身影。他说:“科学普及很重要,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印遇龙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进军商业领域。印遇龙坦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上世纪90年代,他也曾开过饲料公司,但是很快发现开公司后工作人员心态开始浮躁,都想做生意。为了专心搞科研,印遇龙放弃了创业,对他来说专心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