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来源:华辰制药 2017-08-14 15:45:03| 查看:

  伪狂犬病的防控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免疫控制、净化。设定目标后即可制定防控路线图。国家级核心种猪场的要求是完全净化,这不是企业的要求,而是农业部的要求,也是下游猪场的要求。
 
  当前伪狂犬病的防控难点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Bartha-K61株对近期流行的伪狂犬野毒的免疫效果不足。二是一旦感染PRV,动物将终生带毒,如不实施净化,这些带毒猪持续排毒,使野毒在猪场内循环传播,增大猪场的感染压力。三是PRV属疱疹病毒,即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又可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但以细胞免疫为主。然而目前临床上只有评估体液免疫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尚未建立评估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从而无法准确评估伪狂犬病的免疫水平。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伪狂犬病毒的传播方式既有垂直传播也有水平传播。水平传播可以通过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传播,如鼠类、牛羊、犬猫等。从传染病控制的角度看,无非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消灭易感动物,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一、 检测要准确
 
  要控制猪伪狂犬病,首先要了解猪场伪狂犬病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方能百战不殆。要确定采样的代表性,即各阶段的猪都要采集,一方面检测病毒,另一方面要检测抗体,尤其是gE抗体。
 
  依据gB/gE的ELISA方法被广泛运用,其中依据gB建立的ELISA主要用于评估疫苗的免疫水平,依据gE建立的ELISA方法主要用于鉴别诊断感染猪和疫苗免疫的猪。
 
  现在很多分子诊断技术,如PCR、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已经可以对野毒株和疫苗毒株进行区分。现在针对新毒株的检测和与经典毒株以及疫苗毒株的鉴别诊断技术已经建立。临床实践中,对不同毒株的鉴别诊断对疾病的评估、后期防控措施的制定十分重要。
 
  样本一般情况下,母猪要采集后备母猪、1~2胎母猪、3~6胎母猪以及7胎以上母猪的血样;公猪最好全部采集;仔猪可采集保育到生长阶段(100日龄前)和育肥猪的血样。如果要免疫控制,则可按5%的比例采样,如果要净化,则需要100%的母猪和公猪采样。
 
  抗体检测 需要对样本进行gE抗体和gB抗体进行检测。一般而言,gB抗体表示疫苗抗体,而gE抗体可能是接种全病毒疫苗的抗体,也可能是野毒抗体,但不代表感染,因为母源抗体可以维持至少110天。
 
  病毒检测 发生呼吸道病(扁桃体、肺脏、脾脏和肾脏等)、神经症状的猪(脑)、流产的胎儿,甚至脐带血都可以采集用于病毒的检测,只要检测到病毒(全病毒)就可以确认有感染存在。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二、正确免疫
 
  免疫是提高猪群特异性抵抗力的措施,即消灭易感动物。伪狂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即使体内含有中和抗体,也不能完全阻止和清除野毒入侵和感染,但可防止发病,减少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时间。
 
  疫苗的选择
 
  抗原的匹配   一定要选择基因缺失疫苗,如TK、gE缺失的疫苗,但缺失的过多,不利于疫苗病毒的定植和免疫力的形成(即并不是基因缺少越多越好)。变异伪狂犬毒株在很多免疫过经典伪狂犬疫苗的猪场中依然能引起发病,而变异伪狂犬病毒基因修饰疫苗对变异PRV感染引起的伪狂犬有较好的效果,而且便于与临床感染毒株进行鉴别诊断,但不同毒株来源疫苗之间的交叉保护性还不确切,因此在选择疫苗毒株之前,需要对临床伪狂犬感染毒株进行鉴别诊断。
 
  抗原的免疫原性 虽然有些毒株匹配性比较好,但由于传代的程度不同,或者缺失的基因不同,其免疫原性差距很大。
 
  抗原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抗原含量与免疫保护力呈正比,但国内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生产条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毒株,也不一定能生产出抗原含量或质量一致的疫苗。
 
  疫苗类型  活疫苗或灭活疫苗都可诱发产生IgG1和IgG2中和抗体,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作用,但是抗体滴度与临床保护力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的。细胞免疫在伪狂犬的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一般灭活苗很难激发有效的细胞免疫。
 
  专用佐剂 佐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延长免疫保护期,需要扎实的研究和翔实的临床数据,但市场上不乏炒作之嫌。
 
  免疫程序: 不同状态、不同类型的猪场,免疫程序不应该相同
 
  伪狂犬病阳性不稳定场仔猪于0~3日龄滴鼻(喷鼻)免疫,40~45日龄二免,80~90日龄再次加强免疫。特异性IgM和IgA可持续3个月,说明在猪伪狂犬免疫中具有粘膜免疫。
 
  伪狂犬病阴性或稳定场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通常首免在8~11周龄日龄,二免安排在100日龄前后。若育肥阶段有问题,可在140日龄前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减轻肥猪的排毒。
 
  后备猪 在配种前进行2次伪狂犬病疫苗的接种。
 
  经产母猪 产前4周左右进行1次免疫,或母猪群每年至少普免3次。
 
  公猪          每年普检3次。
 
  免疫操作:免疫操作可显著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滴鼻或喷鼻 按程序、推荐剂量接种,不应该有疫苗漏出鼻腔。
 
  肌肉注射 通常在颈部行肌肉注射,应保证疫苗注射入肌肉中。
 
  免疫持续时间 弱毒疫苗稀释后需要在短时间内用完,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即使使用了耐热保护剂。
 
  免疫检测
 
  血清抗体可以通过ELISA等检测手段量化,但对抗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通过抗体检测是无法获知的,业内现有的科学水平难以对细胞免疫做出量化评估。因此,主要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大体定性猪群的gB抗体的阳性率,并没有说明抗体水平多高就具有保护作用。一般而言,需要每季度,至少一年三次检测伪狂犬的gB和gE抗体。
 
  三、依托净化技术
 
  净化是控制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
 
  净化的基本技术
 
  接种—gE基因缺失疫苗;监测—gE-ELISA检测种猪群(gE抗体阳性种猪);淘汰—清除gE抗体阳性种猪;替换—引入gE抗体阴性后备种猪;清群—清除gE抗体阳性种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猪群。
 
  净化阶段与过程
 
  监测 种猪群感染带毒状况调查。依据种猪群大小和规模,按5%~10%进行采样,确定种猪群带毒率(gE抗体阳性率),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确定净化方案。
 
  强化免疫 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母猪每年普免4次,公猪则普免3次,并加强育肥猪的免疫,因为育肥猪是猪场排毒的主体。
 
  检测淘汰 每季度至少检测一次,全群检测,逐头采样,用gE-ELISA试剂盒。若种猪群带毒率<10%或15%,采取一次性淘汰阳性种猪(部分清群);对5月龄后备种猪进行逐头检测,阴性留种,补充种猪群,阳性淘汰或育肥。坚决全部清除带毒的公猪。
 
  部分清群 若种猪群带毒率>15%,记录阳性种猪;实施部分清群;淘汰高胎次阳性种猪,用阴性后备种猪替换高胎次种猪
 
  监测与维持 种猪群全群采样进行检测,确认全部为阴性,无阳性带毒种猪。设立哨兵猪,在种猪舍放置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仔猪,观察是否感染和发病,检测gE抗体,确认为阴性后,可认为是净化成功。
 
  同时加强引种监测,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种猪。达到免疫无疫情(猪场无伪狂犬病毒)以及后面的停止疫苗免疫,不免疫无疫情。本人不提倡不免疫伪狂犬,因为一旦猪群没有抵抗力,风险极大。
 
  配套措施
 
  两地点饲养,因为育肥猪排毒量大,通过空气、传播媒介(如鼠、犬猫等),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种猪群,实现了病毒的循环。
 
  伪狂犬病净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个猪场很难完全落实,所以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猪场积极参与,以免疫+淘汰为主的策略,才有可能将伪狂犬病净化。
 
  四、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是防止传染病传入猪场、在猪场内传播以及传出猪场的各种措施。其中有些是关键的,如引种安全、装猪台管理、运猪车消毒、灭鼠、灭蚊蝇、犬猫的控制、外来人员控制等,最终目的是严防伪狂犬病毒,特别是新毒株的引进。
 
  引种
 
  不管猪场是阳性还是阴性,一定要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的种猪,首先要了解供种猪场的伪狂犬病状态,然后需要逐一检测,gE抗体阳性猪最好淘汰。
 
  隔离
 
  在隔离期间需要认真观察并定期检测,若有gE抗体转阳者,需要坚决淘汰。
 
  装猪台管理
 
  装猪台是外界通向猪场生产区的门户,很多疾病是从此传入猪场的,因此需要采取单向流动,出来的猪不能返回。装完猪后需要彻底的冲洗和消毒,而且污水不能倒流。
 
  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需要全方位冲洗消毒和干燥,因为他是污染最严重的,特别是去屠宰场的车辆。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伪狂犬 猪病 猪价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